•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博東:“讓利説”何妨改成“回饋説”!

2010-03-30 10:12:00
來源:
字號

  徐博東教授今日在《海峽導報》撰文指出:溫總理的“讓利説”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視臺灣同胞為“自家兄弟”,以建設“共同家園”為理念,以兩岸“雙贏”為目標,展現出的是一種善意和大度。卻被某些綠營人士大加撻伐,曲解為“謊言”、“統戰”和“矮化”。究其原因,除了“臺獨”意識形態作祟和“五都”選舉的造勢需要之外,彼此缺乏互信以及綠營人士的“弱勢自卑心理”也是重要原因。徐教授建議:大陸不妨再“大度”些,將“讓利説”改成“回饋説”。全文如下:

  近些日子來,溫總理的“讓利説”在臺灣島內持續發酵,與藍營表示歡迎截然不同,某些綠營人士跳出來大加撻伐,質疑“讓利説”是謊言,是中共的“統戰陰謀”,甚至抨擊此説“矮化臺灣”云云。“讓利説”原本是大陸對臺釋出的最大善意,豈料在綠營人士聽來卻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恰好印證了老百姓常説的一句話:“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要説對臺“讓利”,豈只現在才開始,從2005年“胡連會”以來,大陸單方面推出的“惠臺”措施多達近百項,範圍涵蓋臺灣各個階層各個群體。只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為了不讓在野的國民黨“得分”,扁當局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權力,千方百計阻撓大陸“惠臺”政策的實施,寧肯讓臺灣經濟不斷沉淪,老百姓受苦。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後,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四次“陳江會”順利簽署了十二項協議和一項共識,大陸“惠臺”措施才得以全面貫徹落實。此番兩會推動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民進黨出於一黨政治私利,刻意歪曲宣傳。為排除干擾,消除島內民眾的誤解和疑慮,大陸高層親自出馬,春節期間胡總書記在福建視察臺灣農民創業園時釋出“照顧説”,接著溫總理又在兩會記者會上提出“讓利説”。

  從“惠臺説”—“照顧説”—“讓利説”,大陸對臺政策可謂一脈相承。這一政策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視臺灣同胞為“自家兄弟”,以建設“共同家園”為理念,以兩岸“雙贏”為目標,展現出的是一種善意和大度。誠如國臺辦發言人楊毅所説:“兩岸是同胞兄弟,在協商的過程中,我們會按照大陸的一貫政策,從兩岸經濟規模、産業結構、市場容量等具體情況出發,充分考慮臺灣方面的合理訴求,盡可能地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臺灣農民朋友的利益,做出合理的安排。”倘若兩岸不是“同胞兄弟”,具有特殊關係,雙方談判勢必按照國際慣例,錙銖必較,豈有“照顧”、“讓利”之有!再者,倘若兩岸不是“同胞兄弟”,具有特殊關係,其他WTO成員國也決不會同意大陸單方面“讓利”給臺灣。
 
  然而,大陸的這種“善意和大度”,卻被綠營人士曲解為“謊言”、“統戰”和“矮化”。究其原因,除了“臺獨”意識形態作祟和五都選舉的造勢需要之外,綠營人士長期與大陸不相往來,對大陸充滿誤解與敵意,彼此嚴重缺乏互信,顯然有著直接的關係。此外,從深層次來説,或許也是綠營人士“弱勢自卑心理”被扭曲後的一種自然流露。

  不過,話説回來,既然綠營人士對“讓利説”如此感冒不愛聽,本人倒是主張大陸不妨再“大度”些,將“讓利説”改成“回饋説”!

  眾所週知,廣大臺商對大陸經濟發展的卓越貢獻,大陸一向都給予充分肯定。資料顯示,從1988年到2008年二十年間,臺灣對大陸投資一五二○億美元,僅次於港澳,居外資第二;同時,臺商在大陸的國際貿易總額為一兆八○五三億美元,佔同時期大陸國際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一七點七四;臺商還創造了一千四百四十三萬多就業機會;並在大陸納稅一一○四億多美元,佔大陸稅收的百分之三點三八。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臺商的貢獻著實不可磨滅,如今臺灣經濟有困難,大陸的日子比較好過了,兄弟出手相幫,也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回饋”!

  本人這一建議,不知大家以為然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