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經濟復蘇乍暖還寒 臺灣怎一個愁字了得!

2009年08月11日 15:32:00  來源:
字號: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説,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聲聲慢》,雖是文學作品,但是用這幾句來描述金融風暴以來的經濟情況,倒也頗為貼切。

  社論摘錄如下,

  猶記去年第四季金融海嘯驟起,全球災情慘重,各地“尋尋覓覓”各種救急、救窮的長短期偏方,無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所得政策,凡是能穩住金融、守住經濟、緩和失業的任何工具都派上用場。然而,所有政策工具都存在時間落後,以致開始時顯出“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慼慼”的景象。各種悲觀預期不一而足:有的學者專家直言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勢將復臨;也有認為亞洲以出口為經濟成長動力的經濟體,例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將遭受比歐美更大的衝擊,必須等到歐美經濟復蘇,恢復正常進口,這些地區才有復蘇的希望;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5月份發表的報告,便是持這種論調。

  事實上隨著各個經濟體政策性質的差異、政策力道大小的不同,政策效果的顯現也不一樣。從今年年初開始,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在全球各主要股市即漸次展開,而且短期內呈現又強又猛的漲幅,亞洲各地的股市尤其明顯。於此同時,亞洲各地的不動産市場價格也顯著回溫,尤以臺灣地區、大陸兩地最為顯著。根據臺灣“內政部”統計,島內6月份房屋買賣移轉件數達40009件,創下近13個月以來的新高;臺北市房價每平米平均高達12萬元(新台幣,下同),臺北縣房價每平米平均高達6.5萬元。亞洲開發銀行統計臺灣以家庭為單位的房貸負擔佔島內居民生産所得的38.4%,稍低於香港的38.8%,居亞洲各地次高。

  寬鬆貨幣政策效果先於財政政策,最值得憂慮之處,在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亦即資産市場容易因貨幣寬鬆而迅速回溫甚至過熱,以致“乍暖”;但財政政策對於實質部門的效驗,則無法在短期內顯現,例如生産、就業、出口等,若以月增率而言,比起去年第四季的最低點,容或有所成長,但比起正常年度或上個年度(亦即若改以年增率比較),仍是巨幅衰退,這是“還寒”的部分。換言之,由長期發展來看,應該重視的是實質部門的復蘇,而過熱的資産部門,將産生令人擔心的結果:內需難發展、産業恐失衡、信用風險升。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