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的三大障礙不除 復蘇言之尚早

2009年07月30日 13:04:00  來源:
字號:    

  亞洲開發銀行上週末公佈亞洲新興市場明年經濟展望報告,預測日本以外的東亞經濟可能呈現“V”型復蘇。本週一台灣“經建會”公佈6月臺灣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揮別表示景氣衰退的“藍燈”,轉為“黃藍燈”。喜訊連連,股市連續大漲,好像景氣已開始復蘇似的。臺灣《經濟日報》30日社論指出,稍微深入觀察,臺灣並非如表面上的樂觀,不僅景氣復蘇言之過早,“V”型復蘇更有離譜之嫌。

  社論説,先就經建會公佈的景氣對策信號分析;“黃藍燈”只是代表景氣轉變的過渡信號,本不值得如此重視;只因連續九個“藍燈”,5月綜合判斷分數還在低檔的12分,6月躍升至17分,令大家喜出望外。

  在九項指標中,僅三項上升,尤以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藍燈”一躍轉向趨熱的“黃紅燈”,上升3分貢獻最大;余為貨幣總計數M1b及股價指數各上升1分。但“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按當年價格計還較去年同月萎縮5.32%,唯因躉售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大跌,經過平減改按固定價格計算,才變成大幅成長5.8%,是否真表示整體民間消費的增加?

  社論認為,更何況直接、間接金融與另五項實質面指標,包括工業生産、製造業銷售值、出口、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以及非農業部門的就業人數等,仍然陷於“藍燈”的谷底。顯然,距景氣復蘇還有漫長的道路。

  再看亞銀報告,東亞新興經濟體整體經濟成長率,預測將自今年的3%,明年將可能倍增到6%。不過,亞銀警告,在力圖重返成長的過程中,仍然持續面臨風險,要求各中央銀行須維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而且指出包括臺灣地區在內的若干新興經濟體,今年經濟成長率有下修的可能;而大陸、朝鮮及印度尼西亞等地則可能向上調升。顯然,各經濟體的表現差異很大,尤以臺灣今、明兩年在東亞新興經濟體中的表現,令人失望。

  社論説,亞銀估計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是負4%,在八個經濟體中,略高於新加坡的負5%,位列倒數第二;明年僅成長2.4%,更退到敬陪末座。雖亞銀指出東亞經濟體整體經濟呈“V”型復蘇,但臺灣地區並非如此。原因如何,亞銀並未説明;不過,據了解,阻礙臺灣“V”型復蘇,有三大因素:

  一是,據IMF報告指出,美、歐、日先進工業國家經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回復穩定成長,對出口高佔島內GDP六成以上的臺灣,將是嚴重的衝擊。加以過去十多年臺灣經濟結構未能有利調整、競爭力又未有效提升,致與競爭對手比較,一路落後。這也是我們一再提出警告,如不能力圖改進,終將在全球景氣復蘇過程中敗退下來,對臺灣經濟將是致命傷害;不幸而言中,明年即將出現眼前了。

  二是,臺當局為因應此波景氣大衰退的擴大內需方案,雖努力提出追加預算與特別預算,但今年能落實執行增加的額度約千億元,不及出口衰退額的十分之一,今年經濟成長率將仍然淪為負成長。而明年公共支出預算,日昨“行政院”會議為避免赤字的擴大,決定零成長。此對明年即將微弱復蘇的經濟,不啻是雪上加霜。

  三是,高失業率,此波景氣衰退以來,臺灣失業人口增加43%,波及的人口增加46.5萬人,加以受雇人員平均薪資連續五個月下降,7、8月失業率預料將突破6%,未來一年可能是無就業的復蘇,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將嚴重影響經濟的復蘇。

  社論最後強調,在如此重重衝擊下,明年經濟將如何能成“V”型復蘇?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