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經濟相輔相成 海西像磁石般吸住臺灣

2009年07月15日 09:44:00  來源: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海西”列入國家戰略發展計劃以來,在短短的二三年間,喜訊頻傳,效益顯著。臺灣地區的某些人想“吃碗麵,反碗底”,抗拒所謂的“經濟統戰”,阻止“先經濟後政治”的路線,必將被歷史的車輪輾得粉碎。

  文章指出,4月30日,由浙江溫州到福建省會福州的溫福高速鐵路通車,它是全國“八縱八橫”鐵路網骨架之一,又是中國沿海客運快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後年廈門至深圳的高速鐵路通車後,香港人利用這條東部沿海高速鐵路去上海,只需10個小時。

  修建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適合中國人多地廣的特點,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説要向中國學習。高速鐵路在節能減排、大運載量,低成本方面,比飛機空運及汽車運輸更有優勢。時速2、300百公里的高速鐵路,在溝通1000公里以內兩個地方的交通上,起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文章説,對於福建而言,過去由於擔心是前線而不進行大規模的基本建設,現在海西的戰略任務,要求福建成為溝通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短短的幾年來,國家同時開建了北連浙江,西達江西,南到深圳的高速鐵路網,並且,預留了通往寶島臺灣的路線。過去,福建上不連天,下不著地的鐵路、公路、航空狀況,將徹底改觀。

  兩地經濟融為一體

  “海西”即臺灣海峽西岸,有些人誤以為只是指福建一省,其實,按規劃它是以福建為核心,包括了浙江南部3個市,江西東部5個市。以及廣東東北部4個市,即海西總共涵蓋了4省22個市。其面積若只計算福建,已經是臺灣的將近四倍,若計算總面積,又要翻一番。如此大的聲勢,如同磁石般緊緊吸住臺灣,成為兩岸經濟統一的戰略基地。

  文章強調,“海西”並非“以大欺小”,也並非是臺灣某些人所指責的“天馬行空”,而是有具體的內涵的。譬如説,福建有許多天然良港,水深都在30米以上,遠比上海洋山港(15米)及香港維多利亞港(14米)深一倍,30萬噸巨輪可以無障礙停泊。福建沿海,從寧德三都沃到廈門、漳州港,都在新建擴建深水碼頭、貨櫃碼頭。同時,依靠這些深水大港,發展鋼鐵、石化、製造等重工業,發展後勁十足。

  又如,福建同時開建三所核電站,這也是史無前例,是其他省市未有的。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