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邁出重要的一步

2009年07月02日 09:52:00  來源:
字號:    

  臺“行政院”于日前公佈了陸資赴臺的相關政策,隔日股市就受到激勵而上漲近150點。一日之股市表現或許不足以證明此一政策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卻反映了一般民眾的預期心理。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稱,股市是像溫度計,反映的是實時的氣溫變化,我們關心的是長期的氣候,也就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

  什麼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大部數人可能不了解其意義。社評認為,可以從兩個面向來探討。第一個面向是交流的面向,包括貨物、人員、資金、技術等等的交流。在這個面向中,雙向對等、自由化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從去年馬英九上臺成立以來,即以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為目標,而且循序漸進地往前推動。首先是兩岸的航運正常化,從包機到定期航班,兩岸居民往來不必再繞經香港或其他第三地,縮短了空間距離,大幅節省了成本,也縮短了心理距離。

  在投資方面,長期以來,臺灣雖然“戒急用忍”,但到大陸投資的臺商仍絡繹于途。社評稱,根據官方的統計,至今年5月止,核準赴大陸投資的金額高達771億美元;而非官方的統計更為驚人,約1500至2000億美元。然而由於政治關係,兩岸在過去都完全限制大陸個人或法人到臺灣來投資。因此,形成了一面倒的失衡的現象。這絕非正常化所應有的現象。

  臺當局這一波開放陸資來臺,其實也包括了專業人士來臺的配套措施,使兩岸的投資達到了雙向以及對等的原則。但不可諱言地,臺當局仍採正面表列的方式,在自由化方面,稍有不足。不過,凡事循序而進,行穩方可致遠,尤其初次開放陸資來臺,臺當局“先有成果,再行擴大”的政策原則是正確的選擇。正常化本來就是程式之別,而非有無之分,社評認為,臺當局踏出這一步,已是重要的一大步,值得肯定。

  根據第三次“陳江會”簽署的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金融主管機關已經密集展開溝通,協商簽署MOU相關事宜。這不只是兩岸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大事,也象徵了兩岸金流的正常化。

  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另一個面向是經貿交流的架構與機制,主要就是ECFA以及投資保障的問題。ECFA其實就是自由貿易協議,是兩個經濟體之間經貿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反映了自由化的原則,另一方面也落實了解決經貿糾紛的機制。

  兩岸經貿往來如此密切,必然衍生許許多多的糾紛。過去每當有糾紛發生時,只能透過兩會協處,如果協處無效,臺商也往往投訴無門。如果兩岸能建立具有公權力性質的經貿糾紛解決或協商機制,必然可以提供兩岸投資者更大更多的保障,這些保障也會進一步促使兩岸更多更廣的投資。因此,社評期待兩岸能儘早就ECFA以及投資保障協議達成共識。

  社評最後説,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交流”與“機制”猶如人之雙足,缺一不可,以當前之進展,有理由相信,豐碩的成果正在前方等待我們採擷。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