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拒絕交流“恐陸病” 民進黨的鴕鳥政策

2009年04月15日 14:51:00  來源:
字號:    

  日前,民進黨籍的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有意到大陸訪問,卻在民進黨內掀起大波瀾,不少綠營人士表示反對。連關在獄中的陳水扁也寫信與託人傳話,要呂秀蓮不要到大陸去。民進黨“中國政策小組”召集人陳忠信近日在中常會作《中國交流政策專案報告》時建議,民進黨應訂定原則性“赴中國交流注意事項”,作為提醒民進黨公職人員到對岸交流的依據。香港《大公報》14日發表評論文章説,一時之間,民進黨人視大陸地區為“禁地”,好像一到大陸就會被“洗腦”似的。作為曾在臺灣執政八年的政黨,作為臺灣最大的在野黨,竟然成為一個患上“恐陸病”的團體,一提“大陸”兩個字,就嚇得發抖。

  黨內人士訪大陸難限制

  首先,從歷史上看,民進黨本來對大陸並沒有太大的敵意。民進黨的“四大天王”和各級黨務人員,包括陳水扁、謝長廷、呂秀蓮、邱義仁、陳忠信等,都曾多次訪問過大陸。在民進黨執政之前,到大陸訪問,與大陸各階層人士,包括與國臺辦等大陸公務人士的交往,對民進黨來説從來不是什麼問題。

  民進黨于八年前執政之後,限于臺灣對公職人員到大陸訪問的管制,民進黨頭面人物訪問大陸才成為了問題。在野之後,仍有不少黨公職人員應邀到對岸訪問。呂秀蓮想到中國大陸訪問,民進黨想用黨章或黨的內規限制她,確實很困難。最近,中國政協臺聯組釋出資訊,表示歡迎呂秀蓮訪問大陸,全國臺聯或臺灣同學會將出面接待。

  其次,大陸對與民進黨等人士的交往採取了務實的態度,使民進黨很難限制黨內人士訪問大陸。從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副職位置卸任後,呂秀蓮仍是臺灣以及民進黨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作為一個較為激進的“臺獨”人士,呂秀蓮能夠公開表示訪問大陸的意願,確實讓人感到意外。如果將呂的“登陸”傳聞與民進黨當前的政治處境聯繫起來,或可提供一種解讀臺灣島內政治情勢和兩岸關係走向的獨特視角。呂秀蓮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新的時代來臨,要用很寬廣的思維,讓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正常化”。這顯然代表了民進黨內一種務實的聲音。另外,像呂秀蓮這樣的主張“臺獨”人士,能夠公開表示訪問大陸的意願,也説明大陸方面更為靈活的對臺政策開始發揮作用。實際上,大陸在與民進黨人士的接觸問題上,已不再附加對方暫時難以接受的政治條件。

  近日國臺辦主任王毅表示,大陸希望多跟臺灣基層民眾打交道,五月中旬在福建舉行的海峽論壇,希望臺灣的縣市鄉鎮都能有代表來。他表示,“海峽論壇不論界別,也不論觀點,只要願意來,我們都歡迎。”“這個論壇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性、民間性和廣泛性,主線是民間交流”。他説,“民進黨人士願意來,我們也歡迎”。

  綠營執政縣市利益受損

  其三,由於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民進黨對大陸的“敵我分明的意識形態”,損害到綠營執政縣市利益的現象,已越來越明顯。就連民進黨中常委陳明文也明確表態,作為嘉義縣長,為了嘉義的利益,他會選擇加強與大陸的交流。為此,他也公開要求民進黨中央重新檢討“中國路線與定位”。

  在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最新的失業率已超過百分之六,創下最高紀錄。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高雄市原本寄望甚高的世運會,門票銷售情況極不理想。為推廣今年七月在臺灣高雄舉行的世運會,民進黨籍目前位階最高的行政首長──高雄市長陳菊,計劃在本月底到訪北京和上海。陳明文的感受,高雄市長陳菊當然很清楚。明知登陸不易,她卻偏偏在這時候提出大陸行,正是因為她感受到作為一個市長,維護高雄市利益的強大壓力。

  其四,兩岸在資源優勢、科技水準、産業發展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巨大。這使兩岸交流己成為兩岸的經濟需求,成為民心所向,民進黨己很難有正當的與合法的理由拒絕民進黨公職人員與大陸的交流。

  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地人員的交流也日漸頻繁,就連民進黨籍的呂秀蓮也數度表達訪問大陸的意願。作為臺灣反對派人物之一的施明德在接受訪問時強調,他從來沒有反中國情結,在有條件之下,他願意到大陸訪問。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表示,過去民進黨沒有禁止黨員同志或黨公職人員赴中國大陸參訪或交流,但應在交流過程中避免落入人家的陷阱,或造成被“統戰”效果。民進黨是政治團體,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與警覺性。

  最後,在金融風暴吹襲下,以海島型與外向型經濟實體為主的臺灣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如能進一步加強兩岸投資合作,簽署臺商投資保障協議,擴大金融往來,則能使臺灣投資大陸企業獲得相對穩定的投資環境。這就可以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危機下大陸閒置資金相對增加的條件,獲得更充分的資金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更好地幫助臺資企業向大陸中西部轉移延伸,利用大陸擴大內需的機遇,開發大陸市場,全面融入大陸市場之中,並獲得高利潤回報。

  民進黨須擺脫“政治意識”

  儘管在呂秀蓮訪問大陸問題上,大陸方面和民進黨存在一定的利益交集,但目前看來,呂秀蓮和陳菊等人訪問大陸仍面臨較大困難,能否成行尚難定論。由於雙方通過接觸所得到的戰略與戰術利益的不對稱,民進黨內的深綠勢力必將大力反對呂秀蓮的大陸之行。當然,面對著兩岸交流給臺灣民眾帶來實惠的現實,如果民進黨未能率先“擺脫政治意識”,讓陳菊等民進黨籍縣市長登陸成行,以拯救這些民進黨執政縣市的經濟,那麼,聰明的選民在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時,應該會用選票告訴民進黨什麼叫政治現實。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