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又要玩大遊行的老招 實在是意義不大

2009年04月14日 13:27:00  來源:
字號:    

  民進黨新潮流係大佬吳乃仁回任民進黨秘書長,對外表示第一件重大業務就是好好把“517嗆馬大遊行”辦好。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分析文章指出,綠營對這類大遊行樂此不疲,每年總要辦個幾場,但誠如陳水扁昨天潑冷水説,把人從中南部載上來走一走再載回去有何用?若問有何功能,應該就是擴大內需吧!給臺灣的遊覽車、便當、飲料業者一點生意做。

  文章説,民進黨聲稱要以“517遊行”展現臺灣民意反對兩岸簽署ECFA、反對馬當局親中的意志。但先看看綠營的遊行是怎麼辦的,首先民進黨中央下達指令,要求各地方黨部分派公職動員責任額,以一台遊覽車40到50人為單位,“立委”幾臺、縣市議員幾臺、地方黨部幾臺,派一派,把人數估出來。額度定了,就開始拉人,鄉下老人最常被動員,反正閒來無事,可以免費到臺北走走,包三餐,有些活動較早結束,還會免費招待半日遊,對老人來講相當不錯。

  很多被綠營載到臺北參加遊行的阿公阿婆根本搞不清楚活動訴求,反正主辦單位會統一供應標語、布旗以及口號教學。以前民進黨執政時經費很寬裕,參加者還可以領到夾克、運動衫、帽子,老人們都很開心。活動當天,通常是清早從臺灣南部發車,一路上大夥兒唱卡拉OK、講笑話、發便當,主辦人沿路教口號,遊覽車把人載到目的地,大家下車走一走,跟著喊一喊口號,就等著打道回府了。

  綠營這類活動參與人數多寡,與經費有關,錢多動員的人就多,與活動訴求沒什麼關係。陳水扁當局末期,機要費案已經引爆,陳水扁為了拉“臺獨”做遮羞布,不顧一切強推“加入聯合國”,每項活動都砸下鉅額公款,其中的路跑活動等日前已被檢調查到經費浮濫灌水,有前官員涉入弊案。

  綠營早年的遊行,參加者多是自動自發,後來黨的資源越來越多,遊行都淪為“機械式動員”,變成了比場面,爭取媒體曝光的工具。更由於“獨派”支援度在臺灣本是少數,這類遊行也帶有“吹口哨壯膽”的意味。以現在的民進黨,一場遊行頂多動員三五萬人就是極限,如果能有三五萬人集中在臺北幾條街道,場面也是很浩大,但這樣就能解讀為“臺灣民眾反對簽ECFA”?當然不行。

  經過金融海嘯襲卷之後,臺灣民眾對這類街頭活動普遍興趣缺缺,民進黨還要再玩大遊行這种老招,實在是意義不大。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