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眾請為臺灣權益發聲 切勿成政治人物傳聲筒

2008年11月03日 16:39: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刊文説,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天將在兩個極不同的氣氛下,首次抵達臺灣。他會看到什麼樣的臺灣民意和圖像呢?而他此行所認識的臺灣又將會如何影響到未來兩岸的互動與交往可能性呢?相信這些都是令人關切的課題。 
 
  在民進黨主政時期,兩岸關係經歷了長期的停滯,當時臺灣的執政者對中國大陸的認知與態度,基本上可以説是與世界潮流、甚至以説是與“現實”脫節的,與大陸同文同種的臺灣一直採取鎖島政策,完全排斥兩岸合作的可能性。

  其結果,就是眼睜睜地看著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包括澳門、香港、新加坡、韓國)在經歷“中國崛起”的震撼之後,快速地找到自己與中國大陸競合的位置與定位,建立二十一世紀的國家發展政策;但是臺灣卻在意識型態的限制下,錯失了許多良機。因此,這一次,許多熱心期待著兩岸關係能有更多突破與發展的人,正用著一種積極的心情迎接陳雲林的到來。

  但是,文章亦指出,不可諱言的是,在不同政治利益的考慮下,再加上長期以來,很多綠營支援者有嚴重的“資訊誤謬”,在綠色政治人物基於本身選舉佈局的需要,甚至於像陳水扁只是為了替自己進行“司法解套”,就不斷惡意鼓動一種“反中”、醜化大陸的意識,陳雲林在臺灣的這幾天,一定會有不少專程“嗆陳”的行動出現。

  文章直言,在複雜的歷史情結與“主權”思維下,陳雲林的到訪,不見得能夠得到所有臺灣人的好感與歡迎,這是可以想像的;作為一個民主地區,臺灣有各種不同政治勢力集結,這也並不令人意外,相信大陸代表團一行人應該也做好了適當的“心理預備”;現在讉責那些把個人的政治利益放在臺灣整體利益之上的綠營政治人物,恐怕也無法阻止他們的愚行甚至是惡行,然而,在此還是要特別提醒,臺灣人民必須思考什麼才是真的對臺灣發展、對自己有利的作為?抗議的行動要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為臺灣權益發聲”,而不是淪于“政治人物的傳聲筒”?不要做被政客牽著鼻子走的傻瓜,臺灣民眾應該做出智慧的判斷。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