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當局須檢討政策全力以赴重建臺灣信心

2008年10月13日 10:34:00  來源:
字號:    

  馬英九日前強調,臺灣的經濟體質良好,産業基礎穩固,奮鬥精神昂揚,因此有信心重振臺灣經濟,再造臺灣榮景。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認為,馬英九如此樂觀,當然有穩定人心的作用,但此時此地,大家最關切的,毋寧是風雨究竟還要延續多久才會放晴? 

  社評説,從客觀的數據看來,似乎十分悲觀。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預測,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8%,明年則將下滑至2.5%,比起臺灣“主計處”預估今年4.3%、明年5.08%的經濟成長差得很多,在失業率方面,IMF預測臺灣今明兩年,分別是3.9%,與4.1%,與經濟成長率同樣都是亞洲四小龍裏表現最差的一個。可以預見,馬英九“六三三”政見中的經濟成長6%,以及失業率降到3%以下的目標,明年都極有可能跳票。 

  無庸贅言,陷於困境的不只臺灣一地,而且舉世皆然。IMF就明白指出,“世界經濟面臨一九三O年代以來,成熟金融市場最危險的震蕩”,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的5%,下降為今年的3.9%,明年則為3%。尤其可怕的是,儘管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搶救,但因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進而連累全球經濟趨緩的這場風暴,不但沒有平息,還有擴大的趨勢。美國的經濟學者就指出,這波金融危機可能引發三十年來最長的經濟衰退,美國的經濟至少會持續衰退到明年下半年。 

  社評指出,臺灣既屬於淺碟型經濟,在全球金融風暴下自然無法倖免。以臺股為例,從“五二O”新當局上任以來,臺股市值整整跌掉10.65兆元,其間外資的龐大賣超,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全球經濟趨緩之際,臺灣既沒有挽回狂瀾的力量,也沒有一枝獨秀的本錢;既然大環境不利,也不是臺灣獨力所能改變,當務之急就應該是固本培元,強化競爭力,在全球的經濟競賽中,不要淪為B段班。換言之,就算“受制於人”的部份,無法照臺灣的期望去走,至少“操之在我”的部份,一定要能儘量做好。 

  什麼是“操之在我”的部份?簡單的説,就是無論國際情勢如演變,只要臺灣努力,就可以做好的事!例如:當局的執行力、公信力、廉潔、效率等等,就是最典型的“操之在我”的部份。以執行力來説,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計劃自九月一日正式實施以來,至今各縣市平均執行率只有8.48%,達成率低於5%的竟然有十六個縣市,試想,如此執行力,就算當局投入再多資源,又怎能“為下一個景氣迴圈,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全球金融海嘯之中,受到波及最小就是中國大陸。根據IMF的估計,今年大陸仍可維持9.7%的成長,明年也有9.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社評認為,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與年俱增,如何借大陸之力而謀臺灣之利,自然是關鍵,臺方固然希望政治與經濟分別看待,但兩者實為一體,政治陷於僵局,經濟也無法開展,如何拿捏,在在考驗新當局的智慧。 

  社評最後表示,我們欣然樂見馬英九執政以來,已經採取多項鬆綁、開放、務實的政策,但我們更期待新當局能夠全面檢討“操之在我”的部份,然後全力以赴。唯有如此,在風雨之中大家才會有信心,當晴天來臨之時,臺灣才可以加速賓士。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