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錢總統”陳水扁前途還有“亮”的可能?

2008年10月08日 10:46:00  來源:
字號:    

  面對“司法”與檢控的陳水扁,不但對“洗錢案”、“公務機要費案”大加駁斥,還南下深綠陣營,到處演講煽動支援者,把他的案件説成是馬英九及國民黨對他個人和一家展開的政治迫害,並説他不怕第二次坐牢。   

  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載彭世灼專文指出,幾個月來每天面對臺灣電視,瀏覽網際網路頁,臺灣“錢總統”阿扁的精彩演出,劇情曲折多變,高潮起伏。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如翻臉不認賬,以前當真的“外交”機密“南線項目”,原來是假的等等,令人眼界大開。  

  整個問題的重心在因貪腐而來的“錢”字。若是營商,常理是以金錢挂帥,理所當然。但若一個日理萬機的政治人物,也開口錢閉口錢,利用職權洗錢海外,就完全走樣了。在混亂中阿扁自己的辦事處發出的文告,竟然自稱“錢總統”,錯得有趣。相信這是百般無奈的心理真實的反應。 

  錢的兩張臉孔。中天電視特意的製作讓我們回看過去阿扁一臉正經的鏡頭,説他錢不入私人口袋,而今天的事實是大筆金錢,瑞士銀行揭曉的有2000多萬美金,以各種途徑,匯入五湖四海的銀行。兩個鏡頭的對比,真叫人啼笑皆非。   

  爭議點在大筆錢是公家的,還是私房錢。匯存海外銀行動機何在?若爭辯説屬公,又為何不能讓人知道?為了不讓人知道,還利用“皇親國戚”的人頭開戶,掩人耳目。我們看到他用盡各種手段維護所得,他的想法未免異想天開。   

  文章認為,八年間,阿扁的人際關係,只有對立和衝突。他主導的醜劇,傳揚國際,至今尚未落幕。“臺灣之子”變成了“臺灣之恥”。種種不信不義之舉,層出不窮,令人慨嘆。   

  何以寧願社會受到嚴重傷害,也要私鬥到底?文章直言,當局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偵查蒐集證據,無謂地消耗社會的資源,實在令人惋惜。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以常理常規論英雄。堂堂“總統”似乎淪為街巷癟三蠻橫的角色,必將在歷史上留下黑名。 

  原想不讓人知道,沒想到現在天下人都知道了。面對鐵證,阿扁沒有翻雲覆雨的實力。更想不到的是,銀行文件和資料都成了難以抵賴的鐵證。

  有數據,有人證物證。這些數據來源是中立的,精確的數字,依據金融法令,依循正常管道,公開的方式交給有關當局,而非來自“敵營”,可信度高,當然可以信賴。大量數據不能説明全盤的真相,但相信不會偏離真相太遠。   

  面對鐵證,整個形勢對阿扁非常不利。阿扁向來給人的印像是冥頑不靈、死不認錯之輩,而竟然能夠召開記者會公開向全民道歉,實在非常罕見,也使人感到意外。這説明事實真相面前,無從逃避。犯錯,應該面對刑罰。   

  文章認為,扁貪腐案入心入肺,若能作個大轉彎,誠實地面對真相,坦然面對法律,仍不為晚。相信社會輿論會轉會頭來給他同情,給他機會,對他的刑罰有望減輕。   

  臺灣民眾為當局聲譽、社會道德品質付出沉重的代價,破壞容易,重建艱難。法理上的爭議可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不必要無限期的拖延,加大耗損。   

  文章説,事情總有個緩解之道,我有一個奇異的設想,目前目前的情勢,就像兩軍對峙,必有一勝一敗,敗者如果投降,降者不殺。古早人相信,“殺降者不祥”。扁方因理虧而顯得軍力微薄,要避免重挫,全面崩潰,唯有“投降”,以減輕損傷。   

  文章最後表示,“錢總統”前途是有“亮”的。臺灣給人的觀感是一個有雅量的社會。不論出身,能接受寒門子弟榮登高位,寬仁大度、能容異己。如果阿扁“投降”,相信會取得社會的同情,輿論會鼓動不要對降者施以重刑。這是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但事態的發展並非如此。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