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成也扁敗也扁的民進黨將何去何從?

2008-10-06 10:29: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928”是民進黨創立22週年的日子。陳水扁曾經帶領民進黨走上執政之路,也是他在8年主政期間政績不佳、貪瀆橫行,使得民進黨由高峰跌到谷底甚至失去執政權。最近陳水扁更因涉嫌海外洗錢弊案與“公務機要費”弊案,而對民進黨之形象造成極大殺傷力,可見民進黨“成也陳水扁、敗也陳水扁”。未來民進黨何去何從?可以從與扁切割、借明年底縣市長選舉“轉敗為勝”、以及路線之爭等三個面向加以探討。

  首先談民進黨與扁切割的問題。事實上,若無陳水扁,民進黨絕對不可能在短短成立15年時,利用國民黨內訌出現兩組人馬參選2000年時,一舉贏得選舉而執政,可見民進黨是因陳水扁而執政。即使扁已卸任、又因涉嫌洗錢弊案而退黨,卻仍能憑藉赴中南部“取暖”的民粹技巧,獲得民進黨內深綠選民的支援,而隱隱有與民進黨中央相抗衡的實力。可見扁極具政治謀略、友煽動性、具群眾魅力。

  問題在於,民進黨因扁而起、也因扁而衰,往昔扁執政8年的作為,使得民進黨在黨外時期所建立的“勤政、清廉、愛鄉土”的金字招牌完全蒙羞,此為扁帶給民進黨的負面資産。換言之,民進黨在扁領導下,有了權力就忘了理想與熱情,尤其民進黨面對扁家涉嫌貪腐,如果遲遲不作自清與切割,即不可能取信于臺灣民眾。如果説扁應該是搞垮民進黨的主因,則民進黨內部不敢與扁截然切割、不敢痛斥譴責扁涉及的相關弊案,也可視為民進黨墜入危亡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其次是民進黨明年底選舉有否可能“逆轉勝”?目前民進黨視明年底縣市長選舉為其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但要預測一年多以後的選情為時還太早、變數也很多,近來在“遠見雜誌”臺灣各縣市施政成果調查中,得分最高、最受好評的及排名殿後的幾個縣市長都是國民黨籍,復以民進黨迄今尚未透露任何參選名單,而縣市長選舉更是取決於“人選”與“地方派系實力”兩大因素。

  以目前情況而言,只要民進黨弊案纏身的形象沒有改變,只要民眾對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清廉尚存疑慮,則民進黨即很難複製“以地方包圍中央”,更何況很多黨公職人員或與扁相牽連或為扁辯護,均將成為未來選舉時的絆腳石。

  最後則是路線之爭的問題。目前扁想利用民進黨的力量重新走上街頭,使之成為他政治上的鐵衛隊,而以黨主席蔡英文為首的黨中央卻想走“務實理性”的發展路線,表面看來,在可預見的未來,民進黨這兩條路線會並存、並進。然而因扁對民進黨的影響力大於蔡,除了扁雖退黨卻仍在黨內根深蒂固、子弟兵遍佈,扁鼓動群眾上街頭的策略也往往能投合支援群眾之所好,連蔡英文也無法抗拒“830”上街頭所帶來綠色狂熱的誘惑。更何況,蔡英文訴求“小額捐款”是其一大盲點,因根本無法滿足民進黨動輒要打“全臺選區”選戰之所需,相對於扁熟諳只要掀起“統獨對峙”、省籍對立及重施上街頭抗爭之故伎,便可鼓動風潮爭取綠色群眾的寬待與支援。

  尤有甚者,民進黨內對於黨的發展均極企盼與迫切,當渠等發現蔡的務實理性路線無法提升民進黨的民意支援度,也很難為民進黨帶來立即的利益時,屆時狂熱的基本教義派力量就會急遽升高,而將可能使得民進黨內務實理性的路線漸趨萎縮。

  (作者為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