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水扁洗錢案催生反省 臺灣趕緊補防腐破網

2008年08月22日 10:59:00  來源:
字號:    

  臺媒《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説,陳水扁爆出非法將數億元(新台幣,下同)匯出海外藏匿的醜事,除了少數民進黨的死忠支援者之外,莫不義憤填膺,引為恥辱。當法網大張,緊急從全球各個角落蒐集更多隱匿的帳戶與資金,相信很快就會水落石出,陳水扁居然可以在短短幾年之間,聚斂出天文數字的贓款;而法規、輿論、道德、官箴盡皆無可如何,任令其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令人驚駭。

  今天大家忙著對這一家人口誅筆伐,人人撿起石塊爭相投擲,但卻忘了,這並不是單一個案;不僅在其卵翼之下,為虎作倀之徒無數,也都一同分食糞穢,從陳水扁如此膽大妄為,我們發現,整個臺灣防杜姦邪的網路,出現漏洞;今天由於瑞士檢察署這個來自境外的偶然干預,復因陳水扁家人過於膽大妄為、疏于防備,才讓他在失去“總統”的保護傘之後露出狐狸尾巴,被這個破網攔下。如果瑞士檢察署不多管閒事,如果陳水扁深諳臺灣的人頭文化,稍微多費點心、花點小錢,略加防護,這數十億元豈不早就安然存放,任其一家盡情享用?


  除了陳水扁現身説法之外,從瑞士檢察署一紙請求合作的公文,牽扯出臺當局“調查局長”、“檢察官”、“外交官”等,顯見整個臺灣“司法檢調”體系已然失能,反而成了貪官污吏的護身符,豈不要讓天下人笑煞!法律講求的公平正義又要向何處尋找!

  法律本來是公平正義最後也最無可奈何的一道防線;從古到今,任何國家都不會完全仰賴司法維繫社會秩序、行為規範。在法律尚未及之處,個人的羞恥心,街坊鄰居的側目而視,街談巷議與輿論的批判撻伐,乃至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宗教信仰,都是讓每一個有良知者謹守分際不敢逾越妄為的防線。

  但從陳水扁與其共犯結構的行徑及社會反應看,我們發現這每一道防線都已經是窟窿遍佈、慘不忍睹。這個社會經過陳水扁率先踐踏誠信、唾棄廉恥,加上共犯結構無限合理化其行徑,甚至加上“獨立建國”、吊民伐罪等等燦爛奪目的光環掩飾之後,整個社會已出現誠信破産、笑貧不笑娼的墮落敗壞亂象。因此所謂良知也者、羞恥也者、道德也者、巷議也者、輿論也者,無一不可破解、利用,或者鄙棄如敝屣,甚至轉為其攻防工具。

  文章説,道德良知的防線經如此蹂躪,期其修補完整,讓大多數善良百姓再知羞恥榮辱,確非易事;解鈴還須繫鈴人,必須再從一任復一任的領導者開始,嚴以持己、講信修睦、廉潔知恥,並以此要求各級官員,經過十餘年,或可再見誠正之風。馬英九向來自許廉潔誠信,雖經“特別費”案的干擾,其廉潔仍廣為人稱道;但自掌“大位”之後,面對絕對權力的誘惑,要維持誠信,格外困難。

  從目前臺灣檢調雙方都出現陰影,可見積弊已深;而且兩個系統都欠缺防護政治力量介入的基本能力。我們曾再三痛切剖析,在一個貪腐之風已經存在的環境裏,要整飭貪污,首先必須建立一個能夠潔身自好、政治黑手完全無法伸入的執法團隊;如今觀之,更是絲毫不爽。

  然而要在一個久經污染的政治環境中辟出一塊乾淨土,建立一支不畏權勢、不受操縱的護法力量,何其困難。到目前我們見到的成功範例,只有從香港楬橥、被新加坡仿傚的“廉政公署”。其成功關鍵,不在此一名稱,而在於它完全脫離既有政治勢力的干預,與政治人物斬斷一切利害糾葛,再挾《財産來源不明罪》的尚方寶劍,方能六親不認、痛斬群魔。有人以違犯人權的顧慮,認為財産來源不明罪不宜立法;更多人則想像不出要將廉政公署設在何人之下,方能脫離政治黑手的操縱。如此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看來要等破網補好,不知何年何月。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