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盯上奧運開幕式出場序 綠營無理可鬧玩過火

2008年08月05日 08:52:00  來源:
字號:    

  為了“中華臺北隊”在北京奧運入場序問題,連日來不僅綠營對此大作文章,連“飛躍羚羊”紀政等都跳出來痛批。臺灣《聯合報》聯合筆記刊文指出,檢視相關論述,卻可能造成一個極民粹卻又錯誤的印象:T才能代表臺灣,不T就不愛臺灣。但果真如此嗎? 

  文章提出紀政擔任“立委”的一段文章: 

  “政府在過去四十年裏,一方面無顧于國際政治環境的變遷,過分堅持使用‘中華民國正式國號’,結果多年苦心經營無功而退。另方面,在堅持不成之後,為示與中共的中國有別,又太凸顯臺灣的稱號。以往年各種對外宣傳的海報多顯出Taiwan的字號大於Republic of China來説便是一例,結果錯誤越陷越深。” 

  若從綠營的角度解讀,寫這篇文章的人竟然敢説臺當局在國際上“太凸顯臺灣的稱號”、太彰顯Taiwan會使“錯誤越陷越深”,簡直就是臺灣的罪人。殊不知這篇三人聯名在報章上發表的文章,作者之一正是當時猶是“立法委員”的紀政。 

  文章説,引述這段文字,並非想吐紀政的槽,或凸顯她“昨非今是”的反覆,而是要強調:放在時間的長河裏審視,爭論一時名稱的得失,有時只是徒然與無意義。誰又知百年後的主流意識是什麼?誰又能準確判斷什麼名稱才最有利於全民? 

  從基本事實剖析,文章認為,更可看出綠營人士在此議題上的只想攫取現實政治利益。他們似是故意將中華臺北在奧會的代碼“Taipei”的T,導引為Taiwan的T。但難道以城市名稱的“臺北T”排序就不會矮化我們?就會比含有“中華民國”意義的“中華C”更具主權意識?真不知邏輯何在? 

  文章表示,如果“參加奧運”是社會最大的共識,那麼,就請回到奧會相關規章裏去“玩”吧!既然奧委會規定“得”使用地主國文字作為代表團進場序,且很技巧的安插進了“中非”,又何必非得動用激烈的“抵制”手段?若屆時玩得過火,以致選手被取消出賽資格,還真想請教曾是運動選手的紀政,值得嗎?那麼,選手多年的努力,該找誰討呢?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