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評兩會復談:建立在雙方默契上的大躍進

2008年06月12日 09:45: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11日發表社論説,中斷了超過十年,兩岸兩會終於要在北京復談了!按照行程安排,今天先是“江陳會談”登場,包括包機直航、陸客觀光等課題,或許就會在這兩天有所進展。

  臨出發前夕,馬英九送了代表團一句話:“大家都在寫歷史”,顯然抱著高度期待。但另一方面,曾在李登輝時代擔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的張榮豐,卻公開唱衰這次會談,認為還未召開“勝負已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説,勿以表像上的復談來平衡內部施政的不順利。顯然,這趟行程不論獲致什麼結果,它在臺灣引發的爭議也同樣很多。

  社論認為,要説“突破”,這次復談在形式上的突破確實很大。表面上,兩岸兩會還是各自以“白手套”的“仲介機構”形式會談,但除了此一形式以外,實質上幾乎全是官員直接上陣了。換言之,昔日什麼授權,什麼“復委託”等等,這次全都不玩了,乾脆就由雙方官員“以官代民”直接對話了。

  也可以説,形式上這還是民間性質的兩會商談,但參與會談的主體,則都是由雙方官員所化身的顧問與專家直接對話,等於是包裝著民間名義的“官方談判”。這種形式當然回避了所有名義上的主權爭議,但實際上又可達到“實質商談”的效果,免去了繁複的授權與請示的連係成本,也不致發生前線與後方互扯後腿的問題。這種“不官不民,既官既民”的操作,當然是建立在雙方默契之上,可説是一大躍進。

  社論指出,持平而言,這次的復談修補了李登輝時代後期中斷的兩岸關係,也重啟了陳水扁八年一直想做卻做不到的事。如果臺灣始終停滯在民進黨的堅持,甚至依照張榮豐邏輯所訂下的條件才準上談判桌,那麼兩岸可能到現在還僵在那裏呢!李登輝時代中斷的事,陳水扁時代做不到的事,如今在馬英九時代恢復了;此事意義重大,如果反對黨還咬住“未能堅持主權”,恐怕是不公平的。

  當然,不論是馬英九或江丙坤,若要使這次的兩岸兩會復談確實能夠“寫下歷史”,就得證明它確實會為臺灣帶來利益。包機與觀光現在已經確定,接下來各界就會鎖定貨運包機、國際組織參與等議題了。換言之,以後的歷史會越來越難寫,這才是馬當局的千斤重擔。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