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關係喜逢歷史契機 民族智慧同胞情化解僵局

2008年06月03日 16:59:00  來源:
字號:    

  融融春色,濃濃善意。兩岸連續不斷的善意互動和契合,顯示了國共兩黨盡展中國人的睿智、機敏和包容的民族品格。全球華人期待著兩岸關係的深度發展從此邁出重要的一步,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和平繁榮的新華章。

  兩岸于5月28日實現了歷史性的首次會晤,舉世矚目。當中國共産黨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手緊緊相握,多少歷史滄桑、風雲變幻都溶盡這個歷史畫面中,溶化在這個撥雲見日的春光中。日本《新華僑報》3號刊文説,“胡吳會”以“新”字相應相對,胡錦濤春風滿面,強調“這是新形勢下國共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當中的一件大事”,吳伯雄容光煥發,表示“在兩岸呈現新契機之時,我們要繼續努力進行良性互動。”

  事實上,從馬英九3月22日當選臺灣領導人以來,兩岸關係頓現和緩、寬鬆的晴空,但具體如何互動,變兩岸民眾的期望為豐實的成果,尤其需要跨越雙邊多年的隔閡、誤解和歷史“死結”的非凡勇氣、政治智慧和務實態度。中國大陸方面以大包容、大團結、大發展的思維和胸懷,始終把握著謀求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導權。

  文章説,人們注意到,從博鰲論壇的“胡蕭會”到北京“胡連會”,為兩岸未來深入交流起到“預熱”和“架橋”的作用。大陸方面給予蕭萬長相當禮遇。蕭萬長提出“四個希望”,胡錦濤應對“四個繼續”,友好、融洽、平等的“胡蕭會”不經意間為未來兩岸會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大陸方面隆重安排“胡連會”,則給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賦予今後溝通兩岸關係的新使命。更重要的是,兩岸通過“胡蕭會”、“胡連會”互致問候,這是兩岸傳遞友善、互相尊重的信號,也是一種無聲的對話。

  人們也注意到,此次汶川大地震,兩岸同胞心連心,臺灣給與四川極大的援助,展示了臺灣人民對大陸人民的同胞之情,也為今後開展良性互動創造了良好的氣氛。患難見真情。臺灣同胞對四川災區的實際行動,足可成為累積兩岸互信的範例。大陸方面也樂於看到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民族認同,災難拉近了兩岸心的距離。

  人們更應注意到,此番“胡吳會”雙方將政治智慧和民族深情非常自然地發揮。“胡吳會”開始,兩位黨魁不約而同都從四川地震説起,胡錦濤深情依依:“天災無情人有情,臺灣同胞的愛心、善舉感人至深”;吳伯雄深情盈盈:“這種對災情的關懷與愛心的捐助發自內心、發自自然,是血肉相連的感情。”“胡吳會”回選擇了“中華民族”這個最具號召力和歸屬感的稱呼釋放親情善意:“災難也使我們全民族更加團結在一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群體中華兒女”;“臺灣民間各方面自動自發的那種關懷和愛心,證明海峽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異曲同工,中華民族的智慧盡在其中!

  文章分析,雖然未來兩會恢復商談後,政治性議題極為敏感,但至少在今後一段時間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問題是主要內容。未來,當兩岸經貿議題取得積極成果,兩岸各項交流逐步擴大,兩岸之間的互信累積到相當程度,各方面的氣氛都進一步轉暖之時,兩岸之間的政治性談判將水到渠成。

  當下兩岸關係恰逢難得歷史契機,唯以民族大義為重,以民族智慧化解僵局,先易後難,先同後異,先禮後情,先做後説,才能使“兩岸新舊問題皆可尋求解決”變為現實。從現在起,坐下來談,牽起手來幹,民族深情、善意和智慧定將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嶄新格局。(吳琛)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