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昔日改革者如今被改革 陳水扁依舊“無悔”

2008年05月21日 10:48: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在“阿扁電子報”完結篇指出,過去八年,他選擇勇敢面對、抉擇,並不後悔。臺灣《聯合報》今天刊文説,在歷史上,陳水扁的八年不會以其自説自話的“無悔”作結。

  陳水扁自我的“總結經驗”,恐怕大多數臺灣民眾無法認同。扁本人和某些綠色媒體總愛説,歷史會還給他“公道”;他們卻忘了問:誰能還給臺灣人民這八年公道?真要説歷史,八年前扁當選“總統”,是華人世界首度政權和平轉移,堪稱歷史的大躍進。不僅海峽對岸密切關注,全球華每人平均拭目以待民主政治在臺灣的實踐成果。

  可惜的是,扁並未好好把握千載難逢的歷史良機,還將“內政外交”的政績不彰歸咎於國、共兩黨連手杯葛,監督當局的媒體也被抹紅。各界期待的燈塔效應非但沒有出現,反倒成為鞏固專制政權的負面教材。扁豈能無悔?

  何以致此?

  前美國總統約翰遜分析總統個人與總統職位間的關係時,曾指出,“總統職位”恒大於“總統個人”,因此沒有人偉大到能夠完美執行總統職務。約翰遜相信,當個人才德擔任總統力有未逮時,總統職位的權威能夠保護總統本人。但當總統高估自己的權力時,問題就發生了:一旦總統的威信受到質疑,總統職位就無法再保護總統個人。

  陳水扁在民意代表時期以揭弊起家,迅速累積知名度。因緣際會登上政治頂峰後,曾誓言“動搖國本也要偵辦弊案到底”;豈料轉眼間,自己和左右親信及家族成員紛紛捲入貪腐弊案。他們不但吃相難看,還拿“本土”當護身符,蹧蹋了神主牌,更將黨外運動幾十年的老本揮霍殆盡。

  文章認為,約翰遜的分析,對扁適用:“總統”職位所享有的龐大權勢及資源,讓“臺灣之子”樂昏了頭,恣意妄為,自己當初許下的承諾早已拋在腦後。昔日的改革者,如今變成必須被改革的對象。

  失去“刑事豁免權”的陳水扁,不曉得還有多少事情會被揭發。八年功過該幾分開,尚難有結論。可謂:暫且蓋棺,論仍未定!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