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眾感受跌至谷底 執政數字再美也沒用

2008年05月08日 10:58:00  來源:
字號:    

  張俊雄日前出席“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頒獎典禮”,特別備齊投影片細數八年政績。他指出這幾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平均4.1%,新增91萬個就業機會,外匯存底增加1.5倍,貿易總額增加兩倍,雖然全世界都面臨高物價時代來臨,但臺灣仍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張俊雄並強調,上述政績沒有主觀的語言,只有客觀的數字。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刊文質疑,民眾真的只關心這些數字嗎?如果民進黨的政績真的如此傑出,可以打動人心,老百姓會讓他們下臺嗎?若不能,下臺之前再宣揚上述政績,仍有意義嗎?同樣是客觀數字,2001年至2006年的平均自殺率,比2000年高出一倍,為何就忽略不提呢?

  張俊雄並且認為過去8年的執政成績被扭曲抹黑,常常是因為選舉、政治紛擾的關係,彷彿民進黨承受非常多的委屈。實際上就是因為民進黨只關心有利於它的執政數字,而未能確實體察民瘼,才導致下臺的命運。怎麼又會把執政成績觀感不佳,怪罪于選舉與政治紛擾呢?

  文章批評,就當張俊雄在細數過去8年執政成績的時候,也就是“金援弊案”愈演愈烈的時候,難道這是兩個不同政黨在執政嗎?在醜聞風波鬧得滿城風雨的時候,宣揚其過去8年的執政成績,民眾的感受如何不言自明。張俊雄難道真的認為選民會感受到執政成績表現嗎?

  民進黨經常認為基於該黨在臺灣民主化有卓越貢獻,選民對於該黨的執政成績路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可是當拼經濟最後成為僅是拼扁家經濟的代名詞,民眾還會相信民進黨的執政成績嗎?否則就不會現百萬人紅衫軍上街的場景。

  文章最後直言,任何一個政黨或個人取得政權之後,一旦忘記謙卑,忘記初心,就容易形成執政傲慢,當然就離民眾的需求愈來愈遠,最終要面臨下臺的命運。“看守內閣”目前最該做的是順利完成交接,然後徐圖再起。一味的宣揚政績而忘卻民眾感受,不會對重新執政有任何幫助。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