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央日報:臺灣成為了無恥政客下臺前的祭品

2008年05月07日 14:21: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刊載社評説,“金援弊案”愈演愈烈,疑似“行賄名單”的“四官三商”,己一一現形並浮上了抬面。目前,涉案者直指扁當局的最高層。儘管如此,社會大眾心中還是存有許多問號。呂秀蓮用“撲朔迷離”四個字來形容整個案情,市井小民更搞不懂當事人葫蘆裏裝的是什麼膏藥。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當局被耍了,而臺灣的形象,則再度成為當局無能的祭品。

  本案目前“主角”,“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在民進黨黨內同志圍剿下,宣佈退出民進黨;“外交部長”黃志芳也在諸多遺憾下,辭去官職。而陳水扁更在各方壓力下,取消了原訂的登玉山行程,並且發表了七點書面聲明。但整個案情並未獲得進一步厘清,民眾期待檢調當局拿出魄力。

  社評表示,我們同意“外交”工作有其延續性的特質;也不否認辦“外交”需要花錢。但錢要花在刀口上,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花了錢還被人當成凱子對待。民進黨上臺後,一貫的手法就是把所有的問題都當成是前國民黨當局留下的“遺産”,只知道“比爛”卻不懂檢討改進、去蕪存精。國民黨當局過去推動務實外交,強調的就是腳踏實地,以有限的資源來爭取最大的利益。國民黨辦“外交”固然也有“得不償失”的時候,但過程絕不會像今天“金援弊案”那麼離譜,那麼的“羅生門”。

  社評認為,這個案件的引人詬病,非因民進黨當局花錢買“外交”的意圖,而是買賣過程中是否出現“監守自盜”、不法圖利的情況。換言之,臺當局高層是否運用職杈,介入這項秘密外交的金錢交易當中。事實上,社會大眾的疑慮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一個貪腐政權的長期認知之上。想想看,涉及扁本人及“笫一家庭”成員的官司尚有未了之處,而這次弊案的相關人等又屬扁的執政核心和親信近臣。説穿了,大家因利益而官官相護亦不足為奇,也難怪事發後會不分藍綠,全民一致同加聲討。

  社評最後表示,目前整個案件還在“司法”過程當中,當事人的辭職或道歉都不能成為事件的停損點;而扁當局的跛鴨性質,也不能讓大家存在得過且過的阿Q心理。臺灣社會不是只有政治,還有公義和是非等其他價值。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