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海回暖時節 警惕“冷氣流”迴旋

2008年04月28日 09:21:00  來源:
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刊文説,分析現在臺灣的政局,用“風切變”這個自然現象形容再為貼切不過了。“風切變”乃是一個氣象術語,指的是熱氣旋遭遇冷空氣時發生的一種特殊天象,多發于季節轉換、冷暖交替之時。雖然沒有雷電、冰雹來得猛烈,但由於出現的徵兆並不十分明顯,人們對其缺乏足夠的警惕,防不勝防。

  “登陸熱”再度升溫

  目前的臺海局勢猶如氣溫一天天升高,“熱氣旋”不斷生成,昔日籠罩在臺島上空的“烏雲”似乎也正在散去,一派暖洋洋的好景致。此時此刻,有多少人會認真地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季節轉換、冷暖交替的臺灣海峽會不會遭遇“風切變”的危險?

  本週,“熱氣旋”依然隨處可見。即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江丙坤開始了“大陸行”,島內漸已成勢的“登陸熱”再度升溫。中國大陸9位地産富豪在臺灣的考察觀光活動引爆了島內各界的巨大熱情:各市縣當局積極行動,競相引資項目和政策利好;媒體全程跟蹤報道,生怕露掉一個細節;接待單位施出渾身解數為這些中國大陸客人提供超一流服務;有人甚至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為人們描繪島內房地産市場誘人的明天。如此熱烈的氣氛,讓人沒有理由不沉醉其中。

  與此同時,馬英九和他的團隊則以密集造訪大企業、與業者懇談請益的動作和接連釋出的“鬆綁”、“開放”等政策宣示,傳遞出一種島內將只有經濟議題、沒有“統獨”之爭、沒有政黨惡鬥的明確信號,使人不由自主地將目光和興趣點提前投到了“520”以後。

  可是,不知道人們是否注意到了,此時,一股股的“冷空氣”正在臺島上空生成。

  陳水扁不會“坐以待斃”

  文章分析,中國大陸地産商剛剛説了句“臺灣房市可投資”,就有綠營人士跳出來叫罵,聲稱中國大陸資金入島將炒高臺灣房市,讓房價居高不下,會害得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而一些綠色媒體則在報道中刻意拿中國大陸富豪的錢袋子大著其墨,明顯是想要“提醒”人們,別總把目光盯到兩岸親情和“共同市場”上。雖然沒有直接給這些地産扣上“中國間諜”、“掏空臺灣”的紅帽子,但也並沒有離開那個已經講了8年的“木馬屠城”故事的老套路。接下來,指不定他們會借助這件事做出怎樣的文章、弄出什麼駭人的戲碼呢。

  值得注意的還有陳水扁,只剩下一個月任期的他不但把正在進行的那場“大陸武力犯臺”的兵棋推演和在軍中的“巡視秀”搞得熱鬧異常,同時沒忘記履行他給深綠許下的那個以“臺灣名義加入世衛”的諾言,為人們重演了一回“投書WHO遭退回”的鬧劇。聯想到上周傳出的陳水扁要設立智庫做為未來的“復興基地”的動作,有意帶領民進黨鐵桿支援者繼續在臺灣政壇“一展雄心壯志”的消息,人們有理由懷疑,想讓扁“揮揮手就走,不帶走一片雲”恐怕沒那麼容易。

  更何況,扁還有“特別費案”的案底在身,而上周臺灣“最高法院”在對馬英九的“特別費案”作出無罪判決的同時所給出的“特別費並不是首長法定薪俸以外的‘實質補貼’”的認定,無疑使扁已經嗅到了被清算的味道,他會老老實實的等在那裏“坐以待斃”嗎?

  談到扁的動向就不能不提民進黨對扁的“厚愛”。敗選的系列“檢討會”已經結束了,“中執會”也在上周落幕了,全部的“反思”成果就是廢除選舉中採用的技術性措施——“排藍民調”,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到了前任民進黨主席遊錫堃身上,自始至終沒聽到多少聲討扁的聲音,更不要説切割了。

  面對著這樣一個在“反思”、“檢討”的時候不忘派系之爭、敗選一個月了也不見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天王級人物全都在臺面下“鴨子划水”暗使勁、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拿得出手的人卻又不知該如何“澆滅”兩個“有使命感以及高昂的鬥志”的攪局者的政黨,還能指望它什麼呢?它的未來也許真的會像分析人士預測的那樣,要麼分裂,要麼繼續扮演扁的“守護者”角色。不管出現哪種結果,臺灣政壇都別想消停。

  離奇事件告誡人們保持清醒

  上周,在“大選”關鍵時刻表達挺謝立場的李登輝突然掉轉槍口,猛轟民進黨,説它不清廉,説它不該用“消費蔡英文”來遮醜,説它在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還要再跌一跤。不僅如此,他還授意臺聯黨打出了“平民化的優質政黨”的招牌,表示希望能“吸納更多在野進步力量”,“重新出發”。他想幹什麼,還用説嗎?再聽聽他對馬英九的毫不吝嗇的“讚譽”和“期許”,如“統獨鬥爭的時代已經過去”的説辭,你不能不對他在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能具有如此“柔軟的身段”和聞風而動的靈敏嗅覺而佩服有加,“老江湖”的功力還真不是蓋的。臺灣現在的政治局勢仍舊讓人神經緊繃。

  文章最後感嘆,面對這些事件,難道不該對臺海回暖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風切變”威脅保持清醒的認知和高度的警惕嗎?(謝克)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