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呼籲:朝野合作共拼經濟才是臺灣之福

2008年04月21日 09:40:00  來源:
字號:    

  國民黨馬蕭贏得“總統”大選後,社會上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僅臺灣的國際競爭力評比“逆轉向”,轉往正面發展,經濟學者也樂觀認為,隨著兩岸經貿鬆綁後大陸觀光客的登臺,在産業關聯的帶動下,臺灣未來經濟的繁榮盛況,可用“遍地開花”四字來形容,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升逾百分之五。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發表社評説,鋻於全球性的通膨與次貸風暴壓力的影響,我們不能對選後的經濟發展掉以輕心,過度樂觀;但整個勢頭是良好的,因為即將扮演執政角色的馬蕭團隊,一直把“拼經濟”當成未來當局施政的優先課題,這點和民進黨當局有明顯得不同。根據國際萬事達卡今年元月進行的調查,臺灣經濟成長率在十三個亞太市場中敬陪末座。由於民進黨持續拼政治而不拼經濟,臺灣將面臨從亞洲四小龍除名的危險。我們認為,這是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失敗的主要原因。

  社評指出,民進黨失敗後並未針對人民的期待痛加檢討,反而因為競選黨主席的問題,展開了一場“老中青”三結合的權力鬥爭。站在建全民主政治的立場,我們認為勝選的國民黨沒有“見獵心喜”的理由,而應希望民進黨撥亂反正,在國民黨執政下,扮演一個忠誠的反對角色。我們除了樂見民進黨能有效監督國民黨的施政外,更期待看到朝野合作共同拼經濟,這才是臺灣之福,才是真正的“愛臺灣”。但看看民進黨今天的表現,不免讓人感到失望。就以陳水扁為例,他目前雖屬看守性質,但卻臨去秋波,在一些無關“國計民生”的問題上大放厥詞。扁日前對“臺灣主權定位”提出四點呼籲,並強調舊金山和約的法律位階高於其他文件;臺灣民主化與本土化過程,透過“人民的有效自決”,一個新而自由民主的主權‘國家’于焉誕生,攸關臺灣“主權獨立”現狀的改變,只有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有權以“公民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我們認為,陳水扁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當了八年的“總統”,在此刻下臺前,還在“國家”定位的問題上大作文章,真是不暸解民之所欲為何?我們不禁要問:“公民投票”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嗎?能夠使臺灣免於國際邊緣化的危機嗎? 

  馬英九要當全民“總統”,社評説,我們希望他能領導全民拼經濟。過去蔣經國先生執政時,其“內閣”的組成具有財經的特色,故能大力推動臺灣的經濟建設,創造了“臺灣錢,淹腳目”的奇跡。我們期待未來馬蕭新當局的成員,也必須具有財經專業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新當局在政策方面要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能被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分心,並且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資源。日前馬英九在請益之旅聆聽各界建言,曾有學者從“去殖民化”的角度,建議“總統府”遷離前日本總督府。民進黨也有人見縫插針,認為“遷府”一事應交“公投”決定。我們認為經過民進黨八年的執政,臺灣目前的情況可説百廢待興,未來新當局應該有比遷“總統府”更重要的事要做,其中的當務之急莫過於“拼經濟”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