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的花言巧語模糊不了臺商雪亮的眼睛

2008年02月20日 09:38:00  來源:
字號:    

  “總統大選”時刻逼進,二十五萬張臺商選票成了藍綠陣營競相爭取的目標。有消息指出,陳水扁打算運用執政的優勢,在卸任前拋出一系列“利多”的訊息,包括特赦“違法”登陸的臺商,放寬稅制,以及擴大實施“小三通”。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指出,對於民進黨這樣的舉動,明眼人都看出這完全屬於選舉的謀略操作,不但臺商聽了嗤之以鼻,恐怕連對岸都不會為之領情。

  臺商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貢有數字為據,在此不必詳述;但夾在兩岸之間,臺商的處境卻是有口難言。尤其在民進黨當局的意識形態挂帥下,臺商因必須遊走兩岸,可謂動輒得咎,稍一不慎就有被冠上“賣臺”或“中共同路人”的罪名。國民黨則深刻理解臺商的苦衷,不但透過國共經貿論壇平臺,極力為臺商爭取杈益,並且把臺商的需求視為大陸經貿政策的主軸。例如,針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下臺商的全球佈局,國民黨執政時就提出了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而建設臺灣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核心概念就是兩岸直航。對臺商而言,直航是省錢、省時、又省力的措施;對外商而言,要不要利用臺灣做為海運或空運運輸的樞紐,直航也是重要關鍵。但無論是臺商或外商不斷做出直航的呼籲,民進黨當局就是不理不睬,並且還拿出“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來壓人。直航問題之一拖再拖,政治是主要的干擾因素。如今,民進黨為了選票釋出直航的訊息,結果就像有人形容那樣:“要出嫁了才來裹小腳”,已經失了先機。

  社評認為,謝長廷此時向對岸拋出和平協商的氣球,不可能得到對岸任何正面的響應。過去幾次選舉的經驗顯示,民進黨企圖製造兩岸議題,甚至以激怒對方來凝聚基本教義派的向心力。大陸過去不了解臺灣的選舉文化,多次成為民進黨拼選舉的工具。如今已記取教訓,對臺灣的選舉採取“冷處理”的對策。大陸把兩岸僵局的打破,寄希望於選後的新執政當局,特別是主張兩岸和平的馬蕭團隊。因此,大陸此刻不會隨謝長廷的笛音起舞。最重要的是,大陸了解謝長廷至今無法擺脫民進黨“臺獨”教條的束縛,不可能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有突破性的想法。相反地,國民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務實而不務虛”。誠如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所説,對於兩岸的政治現實,國民黨並不勉強要求兩岸雙方“相互承認”,但可以期待兩岸雙方“相互不否認”。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創造一種“建設性模糊”,讓兩岸可以保有一個擱置意識形態爭議的空間,使雙方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來促進對雙方人民有利的經濟、文化和社會交流。

  在民進黨執政下,臺灣人民已經過了八年的苦日子,臺商在兩岸僵局中也苦撐了八年,大家都期待藍天再現。尤其是二十五萬台商,他們深刻了解只有國民黨重新獲得執政機會,兩岸關係才有春暖花開的一天。因此,他們不會放過這次選舉的關鍵時刻,返鄉投下他們神聖的一票。民進黨為選舉吐出的花言巧語,不會模糊臺商雪亮的眼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