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家泉:選後兩岸關係將趨緩和 仍難有重大突破

2008-02-05 11:15: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又來了。每逢這個節日,海峽兩岸,海外華人,無不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春聯遍貼,香飄萬戶。今年仍會與往年一樣,不過中國大陸的許多地區出現了嚴重雪災,估計會對節日氣氛造成一定影響;臺灣則又正處在地區領導人大選前夕,兩大陣營的口水戰仍在繼續,估計亦會對節日的和諧氣氛有些衝擊。這裡,我只想借機談點臺灣形勢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有一位美國刊物的記者,要我談點對臺灣兩位候選人,即馬英九和謝長廷的看法,我感到不大好談,最後還是談了。

  我把馬、謝兩人做了比較。兩人有許多相同處:(1)年齡差別不是太大,謝約大於馬三、四歲;(2)兩人身段都較柔軟,待人溫和;(3)兩人各在藍、綠兩陣營,都有一定民意基礎;(4)兩人言論上都有緩和兩岸關係的表示。兩人也有許多不同處:(1)馬被稱為“外省人”,謝是“本土人”;(2)馬傾向於“獨臺”,謝為“柔性臺獨”;(3)馬比較親美,謝比較親日;(4)馬為人樸實、忠厚,人稱“老實人”,謝為人靈活、多變,辦事“較圓滑”。

  目前在民進黨內,陳水扁的名望已跌入谷底,而謝長廷則如日中天。在“臺北市長”選舉中,謝長廷雖未當選,但其得票率仍高;在民進黨內競選“總統候選人”時,能夠戰勝實力並不在自己之下的蘇貞昌。這一切,都與謝能夠掌握民心脈搏,適時地與陳水扁保持“切割”有關。謝長廷駕馭選戰的能力及其“技巧”,並不在陳水扁之下,頗善於“逆勢中求勝”,轉不利為有利。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一次“高雄市長”選舉中,他之所以能夠擊敗吳敦義,逆勢中險勝,與他的“巧施謀略”是分不開的。目前他又擔任民進黨主席,在“立委”選舉慘敗之後,黨內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而他的柔軟身段和巧言善變的能力,在臺灣民眾中亦頗有迷惑力。這都是他的揮灑空間,也是謝長廷的優勢所在。

  問題在於,謝長廷的“臺獨”身段和“臺獨”信念,似對他並不有利。他與陳水扁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同,自己也注意與之保持“切割”,但在“臺獨”路線上,他兩隻有“漸獨”和“急獨”的不同,並無本質的區別,這是一。其次,民進黨主政八年,基本上是失敗的,搞得天怨人怒,民不聊生,弊案如山,問題成堆,他作為民進黨的主要成員之一,並多次出任過要職,不能説自己沒有責任,臺灣民眾對此也是清楚的。再次,他與馬英九相比,雖然馬有許多地方,諸如應變能力等,比不上謝,但謝在為人上的虛偽、善變、“姦巧”等方面,並不為多數臺灣民眾所認同。例如新春佳節前夕,謝對馬所設置的一些“陷阱”,諸如“綠卡”、“股票”等,就為臺灣島內許多人所詬病。陳水扁説馬“親共賣臺”,謝長廷又説馬“親美賣臺”,都是“欲加之罪”耳!許多人都不以為然。凡此都是謝長廷的致命傷。

  未來的兩岸關係又會怎麼樣?我看不管是馬上臺還是謝上臺,兩岸關係都會有所緩和與改善,但都很難有重大突破。之所以説,不管是誰上臺,兩岸關係都會有所緩和與改善,是因為此乃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臺灣人民已無法再承受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給島內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所帶來的衝擊和負面影響。

  但又為什麼説兩岸關係一時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進展呢?這是因為條件還不成熟。如果是謝上臺,他的“臺獨”身段與“臺獨”信念,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他和陳水扁的關係也是很難完全“切割”的。內有“深綠”拖腿,外有日美牽制,自己不想變,支援者也不允許他變。如果是馬上臺,他的“包袱”也很多,一是外省人的包袱,最怕深綠和反對黨,怕他們抓自己小辮子,説他“賣臺”,“不愛臺灣”;二是“國號”的包袱,他傾向“獨臺”,有主張“兩個中國”之嫌;三是對美中都有顧忌,既不想得罪美國,也害怕被“染紅”。

  不過,既然不管誰上臺,兩岸關係都會緩和與改善,那末上臺主政者,都會在包機、直航、開放入臺觀光、開放陸資入臺,以及對臺商投資大陸和金融政策鬆綁等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會因此而得到進一步的推動,中國大陸的“惠臺”政策和措施也會一一齣臺。這樣,兩岸經貿文化關係就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兩岸的政治關係亦會隨而改善,甚至會恢復接觸和談判,這對兩岸人民都會是大有好處的。同樣,也能推動中美、中日以至中國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的關係。

  最後,順便再説兩句。中國大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雪災,不排除會有一些心存不善者對此幸災樂禍,萌發幻想。我不妨趁此正告這些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定會迅速克服這些災害,中國經濟一定會持續向前推進,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壯大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撓的。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