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總統”選舉 領導風格馬英九略勝一籌

2008年02月15日 11:04:00  來源:
字號:    

  從馬英九與謝長廷正式開始選戰,整個選舉的格調就開始往下沉淪,抹黑、人身攻擊,成了媒體的主角。臺灣《中央日報》今日刊載社評説,我們相信,大多數人不喜歡這種格調的選舉,但多數人心中仍在懷疑,為什麼選舉種是會朝負面的方向發展? 

  其實,原因很簡單。所謂破壞容易,建設難。建立形象,要靠長期的努力,但破壞形象,只要一天的功夫。在白紙上找黑點,那是何其容易之事。一個“特別費”案件,一個綠卡風波,不論馬英九多麼無辜,形象都已受到傷害。馬英九即使想打一場高格調的選戰,但對手硬是想要玩挖糞與潑糞的遊戲,馬英九陣營是否能堅持到底,的確是一大考驗。其實,這不只是對馬英九的考驗,也是對所有人民的考驗。現在看來,馬英九陣營顯然是由其他人來陪謝長廷玩潑糞的遊戲,我們也期待謝長廷本人能夠向上提升,與馬英九開始比政策,比執行力,比團隊,比格局。

  社評指出,任何的選舉,選民是最後的裁判,選票就是獎勵,因此只有讓選舉風格高的人當選,才有可能形成良性迴圈,阻止選風的沉淪。然而,選民投票時,不能只看選舉風格,還要看領導風格,二者都對臺灣的走向有非常大的影響。 

  領導風格不是一天形成的,馬英九與謝長廷兩個人都有長期擔任行政首長的經驗,領導風格已經定形,不難分辨。所謂領導風格,有四個要素:誰看得比較遠,誰會用人與做事,誰有擔當,誰會用人,還有誰能節制。 

  領導人負責掌舵,看得比較遠的領導人,才能帶領臺灣避免危機,並走向太平盛世。短見的領導人只會讓臺灣陷入空轉,陳水扁殷鑒不遠。 

  領導人不能只用口號治臺,必需任用有廉潔才幹之士,才能將願景化為事實。陳水扁這幾年用人如流水,而且所用非人,才會讓臺灣出現各種的病兆。謝長廷在這方面也讓人懷疑,因為在高雄市長任內任命了許多貪腐的官員。 

  領導人也要有擔當與堅持。馬英九當年在“法務部長”任內,強力掃黑查賄,即使得罪人也不在乎,已可見其擔當。雖然馬英九這幾年來的行事,有時不得泛藍人士的諒解,例如他對“三一九”抗爭以及紅衫軍的態度,但也可看出,他對法律與秩序的堅持。反觀謝長廷,面對陳水扁的貪腐,既沒有擔當,也沒有堅持。

  社評認為,最後要看的是誰能節制權力的慾望。陳水扁把“總統”當“皇帝”一樣來做,不斷的把權力集中與擴大,使得民進黨形成了一言堂,甚至於説,改變了民進黨內的文化與結構。凡與這個文化與結構不相容的人都已淡出或離開,而留下來者,顯然都是這個文化與結構的支援者與強化者。令人擔心謝長廷當選之後,只是另一個陳水扁的誕生而已,因為民進黨內已失去了對權力節制的機制了。 

  至於馬英九,由他自己以及他家人的生活習慣,應該可以了解他們是相當節制的政治家庭。雖然不能百分百確定馬英九是否能長期拒絕權力集中與擴大的誘惑,但至少,能自我節制者本身的免疫力比較強,再配合製度上的制約,應該不會出現陳水扁時代的獨裁現象。 

  社評最後表示,選錯了“總統”,一等就是四年或八年的時間,豈能不慎!選民應張大眼睛,看看誰的選舉風格高,誰的領導風格優,把票投給他就對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