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經濟日報:無誠信者 焉能“治國安民”

2008年02月05日 12:06:00  來源:
字號:    

  誰也料想不到,這一次臺灣“總統”大選最後竟落得以誠信做為競選的主軸,甚至有可能成為決勝的關鍵。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就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而言,誠信向來是他最閃亮的光環。不但他自幼至長,一直都以模範生的形象博得肯定,早在李登輝主政時期,為了將“總統”選舉方式由“委任直選”改成“直選”,他還不顧天威難測,脫口而出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從今以後,還會有人相信我説的話嗎?”在政治圈中蠅營狗茍,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大環境裏,這樣清新的表現,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事實上,從決定參選“總統”以來,馬英九更極力擦亮誠信的光環,其理甚明:不僅止是大家早已看厭了政治人物嘻皮笑臉、説話不算話,乃至刻意製造話題、嘩眾取寵的面目;一個清新自持、不茍言笑、言出必踐的君子也願意踏入這個骯髒污穢的場所執意要為眾人服務,當然可以讓他鶴立雞群、脫穎而出。

  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經過李前“總統”對全民撒下瞞天大謊,陳“總統”更是根本視誠信為無物、棄道德如敝屣的十餘年強勢統治之後,原來將誠信當作空氣與水一般自然而完全視之為當然的臺灣人民,頭一次如此深切、如此沉重而且如此漫長地親嘗從上到下,這個社會失去誠信的痛苦;因此期盼能夠見到一個講信修睦的仁德君子主導“國政”,力轉已經敗壞至極的風氣,猶如大旱之望雲霓。在這樣的期望之下,數十年以謙謙君子自許的馬英九豈不會更加重視頂上閃耀的光環,以此博取選民的認同?

  社論指出,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當馬英九被以“特別費”弊案貪污公款被起訴時,他沉痛表示,這比殺了他還要痛苦!這樣的心情,他人完全可以體會。但這一連串的訴訟、爭辯過程,無疑讓原本無比閃亮的光環失色不少。由於這不僅是馬英九最與眾不同之處,可以説這正是他最重要的資産;為了營造、保護這個資産,他在從政期間犧牲了不知多少其他的做為與表現的機會,因此一旦光環減色,他的整個氣勢都會大受損傷。

  謝陣營顯然看透了這一點,因而放下一切宣示政見的要務不做,專攻這一個罩門。近來挑起馬英九及家人擁有或曾有美國護照或綠卡的事件窮追猛打,一方面固在營造這一個準第一家庭鶴立雞群,享有與眾不同的機會與特權,以挑撥“非我族類”、“忠誠可疑”等情緒;一方面則在製造突發危機,跟“興票案”一樣,考驗當事人的反應與處置方式,尤其期望在他閃躲、文飾的過程中,找出破綻,做為打擊其誠信罩門的致命殺手。何其遺憾,馬英九不僅未能妥善消弭被挑撥起來的不利情緒,更在響應此突發攻擊時,重蹈宋楚瑜的覆轍,將簡單的事實分成幾個段落,在對手的咄咄進逼之下,以反覆不一的詞句勉強響應,因而八年前對宋的致命殺傷力,於今又某種程度重演。好在馬英九已累積了太長時間的誠信資産,其一貫的形象讓人不願以説謊、又過加以苛責,或許對其“總統”之路傷害尚不致過大。

  社論認為,最出人意料之外的,則是被其同黨斥為姦巧的謝長廷,竟是發動誠信攻擊的主導者;而且當他不斷高舉誠信大纛,厲聲斥責對手説謊、不誠信時,其氣勢還頗能撼動人心。可以推想,謝與馬一樣,深體人民失去誠信的痛苦,渴求誠信的心情,因而確知誠信是這一場選舉中最足以打動人心的武器。他一定更知道馬勝過他的最大優勢正是多年精心培養保護的誠信光環,而除此之外,不論辯才、機智、謀略、決斷,反而是謝略勝一籌;因此一旦令對手的光環失色,其勝算即可大增,要在逆勢中求勝亦非無可能。

  當然,如果謝陣營如今高舉誠信牌乃是出於此種算計,則完全未脫其姦巧本色。

 

  社論最後表示,先聖早有明言:“民無信不立”;過去許多人視之為迂儒空話,陳“總統”更親身證明無信可得大位、可保大位、可為所欲為。但經過八年,現實終於向他證明:無信的確不能“治國”,不能安民,不能讓人心安定、讓社會和諧。尤其重要的是,當他以不誠不信荼毒百姓,百姓終會嗤之以鼻,唾棄這個政權。每一個謀取大位者,難道不能凜然於此殷鑒!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