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選舉獲勝塞翁得馬 國民黨應警惕泛綠反彈

2008年01月15日 09:32:00  來源:
字號:    

  看任何比賽,最乏味的莫過於競爭對手之間實力相差過於懸殊,從一開始就是一面倒的情勢,賽局未竟而結局早定。在“立委”大選民進黨慘敗之後,“總統”大選似乎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聯合中時兩大報的民調都一面倒地顯示馬英九的支援度大增,聯合報係的調查結果是60%,遠遠高於謝長廷的18%,《中國時報》馬也以51%的支援率遙遙領先謝的20%;就看好度而言,謝更落到個位數的不堪景況。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表示,目前受到選情的刺激,民眾的反應固然如是;但距離3.22選舉尚有60余日,亢奮的激情必將冷卻,然而“立委”選舉的結果可能並不如大眾所直覺認定,有利於國民黨而極不利於執政黨。可舉諺語為證。“塞翁失馬”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以激勵偶然失意的心情,倘能在痛遭失敗之後,生聚教訓,化悲憤為力量,往往可以力克驕慢的強敵而反敗為勝。與之相對的,則是塞翁得馬,而其子落馬斷足的橫禍。

  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囊括81席,恰為民進黨27席三倍,加上泛藍的盟友,穩操3/4以上的絕對多數,因而一黨獨大,幾乎一切意志皆可貫徹,一吐過去雖居多數但事事橫遭泛綠掣肘的惡氣。然而當其睥睨自雄、無人能敵之際,卻立刻陷入重重危機之中。

  其一是,“立法院”亂象早為臺灣人所痛恨,歷次民調,“立法委員”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常列榜尾;過去八年,在臺灣這個標榜民主的體制中,最高民意機構完全不能發揮其應有力量,克盡其責,有效制衡行政部門之胡作非為,也要擔負同樣的責任。然而正由於藍綠陣營大體上尚稱勢均力敵,執政黨“立委”又時時暴力挾持立法院殿堂令議事癱瘓,因而國民黨此一擁有多數席次的政黨乃可藉此推諉其責。

  社論指出,如今民進黨淪為席次不及1/4的小黨,其友黨“臺聯”亦已全軍覆沒,以如此勢力要螳臂當車,勢有所不能,則未來兩個月裏,立法院一切亂象,皆須由國民黨一肩承擔;而“立法院”一切成就,也將是國民黨一身的功勞。然而從相對多數到絕對多數,其為多數的地位並未改變,而民進黨縱然只有27席,一旦發起“遊擊戰”,同樣足以騷擾癱瘓“立法院”議事;則由國民黨掌握絕對多數之後,“立法院”仍然擾攘不休、一事無成,國民黨將再無藉口可假。在如此重要的舞臺上唱獨腳戲,仍然歹戲拖棚與昔日無改,臺灣人對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豈不要大為懷疑;連帶地,其爭奪大位的“總統”候選人的支援度也會大受折損。

  其二是,國民黨掌握絕對多數之後,即使可以人多勢眾壓制民進黨少數“立委”的鬧事作亂,得以貫徹其意志,但其“意志”究竟為何?在過去兩屆“立法院”中,若果能控制議事的能力、壓制泛綠的對抗,國民黨竟又有哪些法案真能濟民之困、匡正亂局,為天下蒼生造福?如果同樣一個政黨,同樣是三朝元老擔綱作主,同樣一批戰將,同樣的智慧與能力,何以掌握3/4席次就會有所不同?當其“意志”得到充分貫徹的機會,方才發現那只是“國王的新衣”時,臺灣人對國民黨的憧憬豈不盡付東流?則“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至於大敗虧輸的民進黨,人人清楚看見,其得票率並未慘落,事實上較以往還有上升,而且此次投票率不到六成,遠低於過去“總統”大選的八成以上,有兩成選民選擇放棄投票。由於民進黨在陳水扁主導之下,執政太過失敗;陳水扁本人誠信與操守備受質疑,又一手主導整個選局,與若干跳梁小丑極盡詈罵叫囂挑撥之能事;再加上從初選開始即在極“獨”者操弄之下,刻意違逆單一選區傾向中道的精神,排除理性有能者,竭力向極端靠攏,推出無法被中間選民接受的候選人;凡此種種,既深植“立委”選舉的敗因,復令許多中道選民灰心退避。因此那兩成放棄投票者中,恐不乏泛綠的支援者。

  另一方面,最為泛綠選民所唾棄者,實為陳水扁及其朋黨,以及倒行逆施的政策;若謝長廷強予切割,一方面在政策上走向中道與民生,與民為善,甚至搶先一步推動對手的兩岸開放政策令經濟起死回生;另一方面則完全掌握主動權,將黨政資源集于一手,提前宣告陳水扁時代結束,其作風、操守、誠信均大異其趣;則已灰心失志的泛綠選民未必不重新歸隊,鞏固其基本力量。

  社論最後説,如果與此同時,國民黨掌控下的“立法院”的確一事無成,內部爭權奪位的紛爭又無已時,執政能力完全無法獲得選民肯定;則民意如流水,60天之後又將如何,誰敢定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