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籌碼不多賭本不厚 臺灣“公投”未賭先輸

2007年12月19日 15:38:00  來源:
字號:    

  曾經在上月底透露“正在慎重思考宣佈戒嚴”的臺灣“總統”陳水扁,前天接受臺灣民視新聞臺專訪時,再次信誓旦旦地強調,他絕對不會在任內延遲選舉及實施戒嚴。

  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説,陳水扁此次公開表態,除了向深綠選民喊話,鞏固票源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平撫越來越強勁的反彈:內部反彈如“臺獨教父”李登輝的公開反扁、政治立場偏綠的著名作家柏楊的絕食抗議等,外部反彈是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公開反對。

  這並不是陳水扁第一次表示不會實行戒嚴。本月初,他在透露“慎重考慮宣佈戒嚴”後沒幾天,就宣佈收回聲明,並得到了在12月6日與臺灣駐美媒體記者舉行圓桌會議的美國主管兩岸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的“讚賞”。“柯慶生還利用與臺灣記者見面之便,向臺灣當局發出非常明確的資訊:任何可能傷害臺灣民主的事情,美國都會極端負面看待。

  柯慶生還表示美國不會因為臺灣明年舉行的“公投”出現有利於民進黨“入聯公投”的結果,而修改美國奉行多年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立場,在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上周訪台之際,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薄瑞光説,儘管美方多次表明反對立場,但臺灣的“公投”內容看來不會變動,不管是入聯或返聯,兩者都將持續進行,但其結果不僅不會改變美國既定的“一個中國”政策,卻將限縮臺灣新“總統”的兩岸政策空間。

  社論指出,在臺灣,“公投”結果是不會約束新“總統”的,創此先例的就是陳水扁。2004年臺灣“公投”兩大議題的其中一個選項是“臺灣人民堅持臺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大陸不撤除瞄準臺灣的飛彈、不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你是不是同意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這項“公投”因為領票人數少於1645萬名合格選民的一半(約822萬人)而宣告流産。且不説這個結果是否能説明大多數臺灣人民並不支援當局增加軍購,陳水扁在“公投”舉行前已經公開表示,即使“公投”否決“軍購”也不影響臺灣購買飛彈的決定,而陳水扁在2004年開始的第二個任期內,也確實是在極力推動軍購。

  既然有陳水扁無視“公投”結果的先例,臺灣下任“總統”,無論是馬英九或謝長廷,當然也可以亦步亦趨,在制定兩岸政策時,無需考慮“公投”結果。

  社論表示,薄瑞光擔心“公投”結果限縮臺灣新“總統”的兩岸政策空間,看來是多慮了。不過,他在臺灣公開宣示“公投”結果不會改變美國既定的“一個中國”政策的言論,除了向臺灣選民表達美國的立場,也是美國提前給大陸送去的“定心丸”。

  在大陸看來,“入聯公投”應已觸及《反分裂國家法》授權中國政府“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紅線。

  而薄瑞光的這番言論,顯然是向中方明確表態,無論明年的臺灣“公投”,包括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和國民黨的“返聯公投”,出現的結果是什麼,美國都不會承認,其結果也不會影響作為美中邦交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

  武力統一台灣並不是中國的現行政策,美國公開宣示不承認“公投”結果,應足以避免海峽兩岸出現軍事衝突。

  社論指出,無論臺方願意接受與否,過去幾十年來,在美中與臺灣的博弈賭局中,籌碼不多,賭本也不厚的臺方,只是個小玩家,如果不想在跟中方的博弈中輸得血本無歸,只能跟著另一個大玩家美國下注。

  這場大博弈的遊戲規則也是美中這兩個大玩家定的。在兩大玩家共同反對下,臺方想通過“入聯公投”來改變遊戲規則,無異於未賭先輸。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