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與“臺獨”貪腐切割 謝長廷瞄準泛綠選民

2007年12月03日 13:57:00  來源:
字號: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日前強調,他與陳水扁確有路線之爭,目前很難講誰的有效,但選民可將他與陳水扁切割,民調也顯示,民眾不會因為民進黨過去執政問題,或陳水扁突然説了什麼話,就懲罰他。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登社評指出,這番話真假參半,個中深意,頗值玩味。按照謝長廷的説法,陳水扁認為“中間選民沒有用”,不會去投票,只有綠的熱情動起來才會贏,只要佔選民三十%的基本盤熱起來,每人拉一票就會贏,所以“應該要滿足深綠”,而他則講和解共生,維持一貫主張,不會變來變去。言下之意,陳水扁是要顧深綠,重視鞏固基本盤,而他則強調應該和解,向中間靠攏。 

  這樣的分析看起來,似乎不無道理。不過,深入探討,這並不是什麼路線之爭,而是選戰策略不同。試問,陳水扁走的是“臺獨”路線,謝長廷敢講他不走這條路嗎?陳水扁要制“憲”正名,進而“臺獨建國”,謝長廷敢講他不同意嗎?既然路線、目標都是一樣,唯有打法不同,充其量只能説是一個“明衝”,一個“暗幹”,除了反映陳水扁比較“鴨霸”,謝長廷比較“姦巧”,還有什麼可以區隔? 
  
  再者,謝長廷確實把和解共生成天挂在嘴上,可是這幾個月,他對馬英九不斷冷嘲熱諷,幾乎一日一罵,對國民黨更是批得一無是處,言辭之尖酸刻薄,比起陳水扁不遑多讓,而其抹黑醜化,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最近他説國民黨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的時期,殺了臺灣不止一百一十二萬人,完全就是為憑空揑造,試問,這就是和解共生嗎? 

  顯然,謝長廷只是深知陳水扁治臺無能,民進黨執政怨聲載道,所以才要刻意突顯他與陳水扁及民進黨有所區隔。這樣的用心當然可以理解,問題是民進黨執政後,曾經擔任“行政院長”和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現在就能跟陳水扁與民進黨劃清界線嗎?民眾又都是這麼容易就受騙嗎? 

  社論質疑,當陳水扁將原來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變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時,“行政院長”不就是謝長廷嗎?為何當時他非但沒有據理力爭,堅持兩岸經貿政策應該開放,反而還隨聲附和,立即要求“行政院”各部會迅速規劃相關措施,貫徹執行呢?難道這就是謝長廷所謂的不會變來變去嗎? 

  再者,陳水扁固然以“一妻二秘三師”聚斂著稱,弊案纏身,但謝長廷難道就清白嗎?他的親信和刻意拔擢的重要幹部,涉及貪腐的十個指頭都數不完,僅高雄捷運弊案一項,高雄市政府未依“採購法”發包,得標者竟與高捷公司發包底價一模一樣,三百一十四億差價就可能中飽私囊,再加上“勞委會”引進泰勞薪資差額,又涉嫌圖利高雄捷運近二十億,無異公帑被騙走三百三十四億元,試問,他能與貪腐切割嗎?就算目前案情還沒有發展上去,但謝長廷難道沒有識人不明、 監督不週的連帶責任嗎? 

  社論認為,謝長廷想要與陳水扁區隔或與民進黨切割,對理性的中間選民,基本上完全不會發生效果,他真正訴求的對象,其實是那些對民進黨執政失望的泛綠選民,他們對現狀極為不滿,卻又不甘投給藍營,謝長廷的動作,只是讓這些人能夠有個出來投票的合理藉口而已!或許對謝長廷不無小補,但卻無法影響大局!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