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行政部門南遷浪費資源污染環境 臺當局應反思

2007年10月31日 13:3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蘋果日報》今天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説,這幾天,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做了二件事,鬧得全臺灣沸沸颺颺,不可開交。其一是,民進黨已經把“漁業署”從臺北遷往高雄,大隊人馬未來必須開往南部辦公,以示平衡南北差距的決心。其二,是為“經濟部長”陳瑞隆,呼籲島內民眾可以大車換小車,或搭乘捷運,以因應高油價的來臨。這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卻連接在21世紀,人類所必須面臨的嚴肅課題,以及民進黨執政前言不對後語的矛盾窘境。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出版了一本著作《我們的新世界》。在文中,他提及2020年之前,國際社會必須面臨二項主要嚴峻的挑戰:能源危機以及全球暖化的問題,這二者可謂息息相關。因為在能源危機中,石油過度開採與使用,造成二氧化碳的快速污染,形成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這是全人類在未來20年,所必須解決的難題。

  造成空氣污染

  根據民進黨當局的“環保署”資料顯示,在2005年臺灣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為25,598萬公噸,佔全球總量的1%,全球排名為第22位。若以每人平均排放量排名臺灣則高居第三名,達到11.9公噸,僅次於美國的19.9公噸和澳洲的19.4公噸,遠超過全世界3.9公噸之每人平均排放量。從1995至 2005年,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以8%逐年成長,而島內生産毛額(GDP)則僅有4%之成長率,這種成長趨勢,違反《京都議定書》對二氧化碳之減量規範。總之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僅沒有減少之情勢,反而大幅增加,所以若未能及時採取減量措施,未來(2020年之前)將付出極大之代價。

  文章認為,既然,自己的執政團隊已對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如此嚴重的警告,但民進黨卻為了政治考量,卻公然不顧世界各國竭盡所能要求環保的趨勢,一意孤行,把“漁業署”分開南北衙門辦公。這不但得浪費許多公帑,補助署內人員的出差費用。更重要的是,官員與人民南北奔波,所燃燒的二氧化碳,必然深化臺灣的污染之名。一旦民進黨遷上癮了,東西南北胡亂遷移,最後苦的不單是老百姓,對臺灣惡化的自然環境更是雪上加霜。

  筆者所任教的嘉義大學,可以為民進黨一個殷鑒。敝校為臺灣第一所由由嘉農和嘉師合併的大學。但合併後,由於開創者的前瞻性不足,無法縮減校區數,導致目前共有四個校區,其中最遠的差距有20多公里之遙。這種距離造成了嘉大師生必須南北奔波,每年産生對嘉義地區的環境污染,真是做了最大的負面示範。這種污染原本都是可以防制的,只要主其事能稍微以蒼生為念。

  應以高爾為師

  中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最近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中的一項指出,中國未來五年執政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舉例而言,當一個乘客由北京搭機到了上海,現代科學就可以算出,這位乘客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身為地球村的一員,這位旅客必須思索如何回饋O 2給人類。是種樹,騎綠色交通工具,減少家中冷氣的運轉時間,或者管制個人的旅行時間?

  文章最後呼籲,口口聲聲愛臺灣的民進黨,真的應該學一學格林斯潘或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的大聲疾呼,這是以友為師;要不然,胡錦濤的治國理念,也不妨參考看看,“漁業署”花點錢種種樹,也行。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