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缺乏有效監督 臺灣“司法”界怎不混亂

2007年10月25日 10:35: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發署名評論説,幾天前,“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在“立法院”為了菜飆高一事答覆“立法委員”詢問時,脫口而出“菜太貴,為何不買一把五元的?”此話一齣,又經由電子媒體現場播報,指責之聲四起。

  蘇“主委”驚覺事態嚴重,雖再三説明,仍難脫窘境。平心而論,菜價問題並不單純,當然難以僅憑一句話就據以斷定行政單位完全沒有努力平抑菜價,不過因為這一句話卻引起不小的波瀾也是事實,蘇“主委”目前所能做的就是繼續拿出應有的作為,加倍努力解決問題,才能響應社會的批評和監督。蘇“主委”也許深感委曲,但就社會大眾的角度而言,如此過程未嘗不是好事,經由對於當政者的監督與批評來促成社會的進步,本應是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合理過程。

     文章認為,在政治部門,借著言論自由的保障及各式各樣的媒體載具,我們可以主動督促政治人物為我們做些什麼,甚至政治部門也可主動採用民意調查的方式來了解民意之所在,藉以調整政策腳步,方不至於在定期舉行的選舉中遭到民意淘汰。換言之,在現今的民主社會中,透過隨時的意見表達,當可監督政治人物,達成人民的各項要求。

  在“司法”部門的狀況呢?大家清楚“司法”的權力雖然是被動消極的,可是這個權力運作起來卻虎虎生風自是不在話下。舉凡重要選舉的有效與否、高層政治人物的操守廉潔,再到一般升斗小民的生命、自由與財産,無一可逃脫“司法”權力的手掌心。

     文章質疑,相對於判生判死的極大權柄,我們對“司法”的監督又有多少?舉例來説,筆者曾聽聞律師朋友抱怨,竟有一位法官在審理一件拖延多年久懸未決的重大刑案,因深感訴訟過程冗長,竟對被告表示“你既然主張被警察刑求,為何要承認有做?”法官語畢,被告、律師及在旁聽席上的民眾無不搖頭嘆息,這又與“農委會”蘇“主委”所説的“菜太貴,為何不買一把五元的?”有何不同!每當聽聞這一類的案例,難免會有極深的無力感。可是,權利本來就不會是從天而降的,不去爭取就是沒有。

  文章説,目前已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審議中的“法官法”草案中,早已設計了法官評鑒的監督機制,賦與每一位“司法”案件的當事人得以對於有違法不當舉措的法官進行申訴的權利,倘若申訴經調查認定屬實,最嚴重的懲處可以將該名法官撤職,但是這個法案在本屆“立法委員”僅剩的最後一個會期能否通過仍是未知數。更進一步説,如果沒有極力爭取,並給與相關機關如“司法院”、“法務部”和“考試院”更大的壓力,且告訴我們的“立法委員”為我們爭取監督法官的權利,這個法案雖然大家都説支援,大概也難逃無疾而終的噩運。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