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水扁入聯目的曝光 受折磨的是臺灣民眾

2007年10月22日 07:56:00  來源:
字號: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社評文章説,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全力推進的“入聯公投”至今看來已沒有一絲改變的可能。全力以赴、志在必得,可以説是當前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的最大企求。儘管美國、大陸對“入聯公投”加以迎擊,但是無法阻止陳水扁不顧一切推進“入聯公投”,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日前,陳水扁講出來了。其目的之牽強、之主觀,之混淆,令人驚愕不已。

  陳水扁昨天在臺灣心會6週年活動發表演説時宣稱,臺灣“入聯公投”若通過,有四大影響,包括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蘇貞昌一定當選;國民黨會本土化,正名為臺灣國民黨;美國會重新檢討“一中”政策,思考是否雙重承認;大陸不會再堅持“一中”前提,兩岸將可真正的協商和平協定。

  社評指出,所謂的四大影響,其實就是陳水扁不惜一切推動“入聯公投”所追求實現的四大目的。在這四大目的之中,謝蘇是否當選,國民黨是否改名,或許有一定的討論空間。至於美國會重新檢討“一中”政策,思考是否雙重承認。大陸不會再堅持“一中”前提,兩岸將可真正的協商和平協定。則純屬信口開河、政治妄想,或者可稱為故意顛倒是非,欺騙民眾。

  陳水扁以為,“入聯公投”的票數一旦通過,美國就會重新檢討“一中”政策,思考是否雙重承認,這就是説,美國將會放棄目前堅持的“一中”政策。這是非常不符合事實的空想,更應該説,這是為選舉故意製造的奇怪論調,沒有一點點合理性。

  社評認為,對美國而言,當前及今後最需要處理的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要真正地協調好與中國大陸的利益,美國必須做的是堅持“一中”政策,如果放棄,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根本就沒有利益可言。形勢發展之下,美國不能靠臺灣來圍堵中國,美國只能與中國共同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共同贏利。所以,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觀察,都不可能得出美國要放棄“一中”政策的結論。

  更何況,美國政府對陳水扁的“入聯公投”的性質已經做出了結論,認定:一,是假民主。二,是改變現狀的做法。三,是走向“臺獨”的一步。四,是破壞兩岸關係、美國和臺灣關係的動作。五,是危害美國國家利益的做法。

  陳水扁以為,“入聯公投”一旦通過,大陸不會再堅持“一中”前提,兩岸將可真正的協商和平協定。這是真正荒唐的看法。我們不以為陳水扁是這樣想的,陳水扁不會這樣的天真,不會這樣的笨,只能説這是陳水扁為選舉製造的欺騙選民的謊言。

  社評説,“一中”原則是大陸必須堅持的生命線,無論何時,大陸都沒有一絲改變的可能。胡錦濤在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有一段是專門論述“一個中國”的,胡錦濤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文章説,從胡錦濤的幾個層次的表述中可以體會到:一,中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永遠不會動搖。二,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惟有“一個中國”原則。陳水扁對此完全置之不理,自説自話,真是令人捏了一把汗。因為:一,如果陳水扁真的是讀不懂,臺灣完全迷失政治方向,危機陡增。二,如果陳水扁故意蒙蔽民眾,那麼完全沒有政治誠信的領導者必然旨在作亂,危機陡增。三,如果陳水扁過分相信所謂的“入聯公投”的威力,以為可以借此改變兩岸關係、實現“臺獨”理念,那就是太過於瘋狂了,危機陡增。

  一言以蔽之,“入聯公投”是陳水扁的重大政治手段,陳水扁希望通過這一手段達到這樣的政治效果:一,徹底改變臺灣政黨政治格局現狀,由“臺獨”政黨執政或輪流執政。二,徹底改變臺海現狀,改變兩岸關係性質。三,徹底改變美國和臺灣關係現狀,逼迫美國政策為“臺獨”服務。四,徹底改變中美關係現狀,加大中美之間的衝突與對峙。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17日上午在“澳門世界華商高峰會”上指出,兩岸之間是“和平發展”或是“統獨戰爭”,正是國民黨與民進黨提供給兩岸人民及全球華商兩條不同路線之選擇。連戰堪謂姜是老的辣,一句話就把陳水扁及民進黨的意圖講的清清楚楚。陳水扁給臺灣人民提供的是戰爭的路線。

  社評最後指出,陳水扁不久前説過,選舉做完之後,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即“明年三月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但是,陳水扁的四大影響説等於是自己否定了自己的説法。陳水扁藏在內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通過“入聯公投”,改變當前臺灣的一切。這一個危險的念頭,無時無刻不在折磨陳水扁,也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臺灣民眾!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