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經濟日報:誰低估了臺股和台幣?

2007年09月21日 12:42:00  來源: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的社論説,為了應付次貸風暴,美國聯準會終於停止了不斷升息的腳步,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大降2碼;一時間各國股市歡欣雀躍,好似一場全球經濟大頓挫的危機,就這樣輕鬆化解。唯獨臺灣股市仍是“斯人獨憔悴”,只象徵性地上漲不到0.29%;於是即有股市名嘴高聲為臺股喊冤,而且由於一個月來臺股漲幅落後亞股超過6%,許多人更直指臺股被嚴重低估了。

  

  但聯準會此舉,除了在挽救房市與對抗通膨之間進退兩難之外,更直接讓已經飽經風霜的美元幣值招來當頭棒喝。美元不僅對歐元的匯價趨近歷史最低水準,其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之貿易加權指數,更跌到15年來的最低點,因此一時油價、金價等都大幅上揚。除了美國降息使其對資金的吸引力相形見絀之外,今年美國經濟受到繁榮過頭的房市終於泡沫化的拖累,出現明顯頹勢,當然會讓美元的聲勢受挫。但在美元的一片貶聲之中,我們又赫然發現,在全球各主要貨幣裏,唯獨台幣對美元的幣值原地不動;換言之,就是台幣緊緊伴隨著美元一同走貶。

  

  其實,拋開如此戲劇性的一幕,回頭看看過去八個月的全球匯市,我們更會發現,今年以來不僅歐元、澳幣、紐幣、加幣等對美元大幅升值,連韓元、泰銖、菲律賓披索乃至疲弱不振的日圓都對美元升值,唯獨台幣不升反貶。觀察政權輪替以來的七年,消長之勢更要令人咋舌,台幣不僅對弱勢的美元貶值8%,更對從泰銖、韓元乃至澳幣、紐幣、加幣、歐元等貶值20%到驚人的60%之譜。於是更要有人認為,台幣的幣值是嚴重低估了。

 

  社論指出,低估,就表示遲早要翻身,補足差價,討回公道。臺股既嚴重低估,就要拋掉他國股票,趕緊搶購臺股。台幣更嚴重低估,當然聰明的投資者一刻都不應遲疑,要趕緊將一切貨幣兌成新台幣。事實上恐怕不然。

  

  台幣的幣值的確不應該如此低下,因為我們近幾年來經濟表現雖大不如前,到底還維持4%上下的成長率;而且其中絕大部分是出超的貢獻。過去六年之間,每年經常帳的順差都在200億美元上下,這樣龐大的出超,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僅貨幣會面對強大的升值壓力,而且回顧20多年前的臺灣,正是因為連年龐大的出超,大量流入的外匯變成強力貨幣使信用急遽膨脹,臺灣錢淹腳目,才導致股價與房價狂飆。則何以台幣如此疲弱不振,股價也瞠乎人後?

  

  關鍵其實一目了然。在我們每年創造出如此鉅額貿易順差的同時,有更大量的資金流出臺灣,使得國際收支帳出現赤字,我們原來引以自傲的外匯存底,從去年到今年,不增反減。流進來快,流出去更快,這才是台幣相對於強勢貨幣乃至亞洲每一個國家的貨幣不斷貶值的關鍵。這也正是臺灣股市交易量無法擴大,股價欲振乏力,漲幅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之中墊底的原因。

  

  當然,除了資金流量無法擴張,反而不斷流失之外,決定幣值與股價,還有更根本的因素:那就是這個經濟目前的動能,與未來發展的潛力。

  

  社論表示,臺灣經濟失去動能已久。看看政權輪替以來經濟成長的成績;甭管陳“總統”選擇有利的數據自吹自擂,從政權輪替之後的2001年到去年為止,平均經濟成長率不過3.48%而已,但最近兩年單單出超這一項的貢獻就佔了七至八成,而且還是高度依賴對大陸的出超。這清楚顯示島內投資、島內消費都虛脫無力,除了少數跨海經營的大企業之外,大多數島內企業都乏善可陳。這樣的經濟,怎撐得起股價與幣值?

  

  然則又何以有許多名嘴專家如此看好臺灣,直稱股價、匯價嚴重低估?其實他們也沒有看錯;臺灣經濟的潛力遠遠超出眼前的表現不知多少。別的不説,就看從去年醞釀到今年卻始終無由實現的大陸觀光客來臺與週末包機及貨運包機。只要這三合一的局部開放措施成真,臺灣的島內市場以及依靠兩岸分工向全球進軍的企業,都會像吃了仙丹妙藥,立時一飛沖天;則過去十年來種種疲態俱一掃而光,蕭條的百業也會活力大振,民間消費與投資,加上聞風而來的外人投資,可以大大取代出超而成為經濟成長最大的貢獻力量。屆時股價立可回漲、台幣匯價也要面對更大的補漲壓力。

  

  臺灣經濟、臺灣股價、台幣匯值,本有如此實力,只是十年來先後被兩個強勢領導者閹割、拘禁、抑壓而無由施展。則所謂低估,不過是壓抑的假名而已;只不知真相何日可出頭天?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