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中青報:印度農民緣何不喜歡好萊塢大片

2017年06月27日 14:3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印度農民緣何不喜歡好萊塢大片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成為近期熱門話題,它讓中國觀眾認識到,好電影除了驚險刺激的大場面之外還應該有人性的力量——在父親的嚴厲管教下,吉塔終於代表印度獲得世界女摔跤冠軍,那一刻,既是父親的勝利,也是女人的勝利,更是國家的勝利,個人夢與國家夢如此密切地結合在一起,這確實值得中國電影好好學一學。

  很多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1980年代復映的《流浪者》(1951)、《大篷車》(1971)等片的階段。1990年代以來,包括印度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似乎一時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視野中消失,好萊塢電影儼然成為“‘世界’電影”的代名詞。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産業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最大的海外市場,但是,在中國很少有除好萊塢之外的外國電影獲得廣泛關注,繼《三傻大鬧寶萊塢》2011年熱映之後,《摔跤吧!爸爸》的大獲成功再次改變了這種局面。

  目前中國電影的主流觀眾是15歲到35歲的都市青年,白領、小資等中等收入群體成為中國大片的主要消費者,而印度電影的主流觀看群體是佔印度總人口70%的農民,印度人經常是一家老少三代一同去看電影,印度的電視觀眾則多是生活在城市裏的中産階級。雖然一些寶萊塢電影(寶萊塢是對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的印地語電影産業的別稱,它代表一部分印度電影——編者注)學習了好萊塢的敘事模式,但印度電影仍保持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因為印度農民往往不喜歡好萊塢,依然喜歡看載歌載舞式的浪漫喜劇,至今印度電影仍保持著“三段舞蹈,六個插曲”的經典模式。

  以農民為主體的這種觀眾構成,也導致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印度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少有的例外,尤其是在好萊塢席捲全球且所向披靡的背景下,印度不僅在産量上超過好萊塢,而且這裡也是唯一讓好萊塢電影望塵莫及的區域,迄今為止印度電影依然佔據本土90%以上的票房。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