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爛片為何能在中國鹹魚翻身

時間:2015-05-29 09:58   來源:長江日報

  《明日世界》海報

  美國迪士尼公司主打電影《明日世界》在北美遭遇開局不利後,其主管現在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以期減少這部斥資1.9億美元打造的電影的虧損。中國市場憑藉其迅速增長的票房和對好萊塢的喜愛,成為歐美失利的電影尋求翻盤的沃土。(5月28日《參考消息》)

  在北美票房陷入滑鐵盧,到中國卻迎來轉機,這樣反觀,電影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在全球化的時代,越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企業,越會站在全局上看待問題,西邊失利東邊補,只有這樣,投資風險才可能降到最低。

  當然,好萊塢爛片在中國鹹魚翻身屢試不爽,肯定説明一些問題。按照有關規定,目前我國年僅進口34部好萊塢作品。相較于生産力強大的好萊塢而言,這無異於杯水車薪。限于影片題材、引進成本和票房分成等諸多原因,相當一部分優秀作品未能及時引進國內。引進國內的這些作品雖然在北美市場被烙上爛片的標簽,並非崇洋媚外,平心而論,這些作品製作技術水準大多遠在國內作品之上。

  特別有必要指出的是,在2014年票房過億的國産影片中,相當一部分被觀眾斥為爛片。如此看來,能夠在中國鹹魚翻身的,並非只有好萊塢爛片。

  不過,千萬別把爛片鹹魚翻身的板子打到中國觀眾身上。雖然每個地方的觀眾觀影水準參差不齊,但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對於一部賞心悅目的上乘之作還是有比較一致的判斷力,只是讓人心動的優秀作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觀影傾向也出現了細分現象。雖然有的作品票房上表現未必令人滿意,但卻受到影評人士的高度青睞。問題是,由於目前院線依舊走的是粗放模式,一些很具潛力但商業化不足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排片。

  好萊塢爛片在中國頻頻鹹魚翻身,既有國際市場的外因,也有國內電影市場的客觀因素。如果我們自己的作品不能形成優勢,不足以吸引國內觀眾,那麼,在技術上更勝一籌的好萊塢作品擊敗國産影片倒也沒什麼奇怪。(禾刀)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