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國政治為何淪為權貴遊戲

2016年11月07日 15:30:4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美國政治為何淪為權貴遊戲

  新華社記者 楊晴川

  在美國,老師教導小學生們時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或許將來你也能當上參議員甚至總統。”此言理論上成立,實踐上也有先例。比如,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成長經歷,算得上勵志故事。

  然而,事實表明,在美國政壇,寒門子弟成功“逆襲”越來越成為小概率事件,《獨立宣言》中描繪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美麗願景與現實正漸行漸遠。這種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新貴族體制”的現象突出表現為兩點:政治頭面人物大多“非富即貴”,政壇家族色彩日益濃重。

  從財富角度來衡量,當下美國政壇風雲人物,大多家底殷實。按美國國稅局統計標準,要進入美國最富有的1%的家庭行列,起點是年收入在34.4萬美元以上。而根據公開資料,角逐下屆總統寶座的兩位主要候選人,民主黨的希拉裏克林頓和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各自身家遠超這個標準。另據美國“公開秘密”網站爆料,美國現任500多名國會議員中,半數以上凈資産超過百萬美元,最富有者身家過億,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

  以政治風氣而論,美國政壇裙帶之風日趨嚴重。《紐約時報》評論員塞思斯蒂芬-戴維沃威茨在進行大數據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結果。他發現,以美國二戰後嬰兒潮期間出生的大約3700萬名男性從政情況來測算,國會參議員之子當參議員的幾率比普通人高8500倍,州長之子當州長的概率則比普通人高6000倍。以單個家族産生高官的比例而論,美國政壇歷來有“五大豪門”“十大家族”之説。

  “家族政治”現象並非華盛頓獨有,已蔓延到美國各個角落。比如,杜哈爾家族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執掌“汽車城”底特律,而馬薩諸塞州的蘇利文家族已在該州政壇活躍了80多年。

  早在兩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美國1981年至2002年實施的大約1800項政策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美國已淪為少數權貴控制的“寡頭政體”!

  自詡“人人機會均等”的美國政治,為何日益演變成不超過總人口1%的少數權貴的特權遊戲?

  美國政治擺脫不了權貴遊戲,與金錢政治之風愈演愈烈密不可分。眾所週知,時至今日,美國大選,候選人比的遠不只是政治主張,更重要的是各自籌款能力。顯赫家世和廣博人脈,在關鍵時刻往往成為“吸金神器”。希拉裏去年剛剛宣佈參選總統後就宣佈將籌集25億美元競選經費,而2012年大選兩黨候選人奧巴馬和羅姆尼總共才花費21.4億美元。這種底氣無疑與克林頓這個響亮的家族名號有很大關係。而特朗普昔日的共和黨內對手魯比奧曾嘲諷説,如果他不是巨富之子,很可能現在還在“紐約曼哈頓街頭賣手錶”。

  《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在美國,家族背景優勢,在政治上效果遠甚其他行業,“你光靠一個有名的姓氏就能獲得鉅額政治捐贈和大把的選票”。

  美國政治擺脫不了權貴遊戲,同時反映了美國貧富分化的加劇和社會階層的固化。在所有富裕國家中,美國貧富差距最大,而且還在不斷拉大。據統計,美國最富有的千分之一的人,掌握著11%以上的社會財富。自1933年以來,美國最富有的1%的人財富增長86%,最富有的5%的人總體上財富不斷增長,其餘95%的人不增反降。

  同時,“學而優則仕”的美國教育系統也傾向富人。據報道,著名的哈佛大學是美國擁有富裕學生最多的大學,約半數學生來自高收入家庭。哈佛平均錄取率為5.8%,而對於有富貴家庭背景的學生的錄取率則高達30%。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美國平民子弟就算千辛萬苦進了名校,由於學費昂貴往往背上沉重貸款,畢業後多年才能還清,不僅影響了繼續深造的機會,而且大大限制了日後的發展。而不必考慮學費的權貴子弟接受的是一流的教育,畢業後找的都是一流工作,從政從商均有很大的先天優勢。以美國歷史上兩對父子總統為例,亞當斯父子均畢業于哈佛大學,布希父子均畢業于另一名校耶魯大學。此外,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奧巴馬,不久前也把女兒送進了自己的母校。

  美國政治擺脫不了權貴遊戲,從更深的層次看,反映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問題。美國政治分析人士丹尼爾比爾認為,美式民主並非選舉優秀領導人的好制度。在政客和媒體誤導下,“美國選民對主要候選人和主要議題都缺乏深入了解,而且常常表現出非理性”。他們選擇候選人往往出於一些“古怪的原因”,比如“身高體貌、甚至説話的腔調”。當然,也包括“一個有名的姓氏”。

  美國《聯邦黨人》雜誌資深記者約翰戴維森説,無論今年大選結果如何,美國選民對美國政治的信心已經跌至新低。美國開國元勳們設想中的“賢人政治”並未實現,國家實際上已被憑藉財富和出身而非美德和才幹上位的“假貴族”們所控制。

  不管怎樣,比起生意上的裙帶之風,權貴政治後果更為嚴重。用比爾的話來説,生意失敗了主要是個人負責,要是政治出了問題,“全體選民就要買單”。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