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俄媒:減肥需科學理性 微胖女孩社交圈品質更高

2016年10月25日 14:41:2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顯微鏡下的脂肪細胞。(網路截圖)

  中國網新聞10月21日訊 據俄媒報道,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當今社會崇尚以瘦為美。各類減肥廣告鋪天蓋地,人人對脂肪唯恐避之不及。事實上,人們對脂肪的認識存在不少誤解。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脂肪與肥胖概念上的區別。人體內的脂類,分成兩部分,即:脂肪與類脂。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酰甘油酯,脂肪又包括不飽和與飽和兩種,動物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在室溫中呈固態。相反,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下呈液態。類脂則是指膽固醇、腦磷脂、卵磷脂等。

  脂肪實際上對生命極其重要,它的功能眾多,無法一一列舉。在遠古海洋中,脂肪的出現劃分出界限,依賴於脂類物質構成的細胞膜,將細胞與它周圍的環境分隔開,使細胞有了存在的基礎。生命因此得以脫穎而出,獲得了向更加複雜的形式演化的可能性。毫不誇張地説,沒有脂肪這樣的物質存在,就沒有生命可言。脂肪也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位置,提供熱能、保護內臟、維持體溫、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也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活動等等。

  另外,由於脂肪不溶于水,這就允許細胞在儲備脂肪的時候,不需要儲存大量的水。同時,相同重量的脂肪比糖分解時釋放的能量要多很多。這就意味著,儲存脂肪比儲存糖划算。如果在保持總儲能不變的情況下,將我們的脂肪換成糖,那麼體重很可能會翻倍。脊椎動物的祖先,顯然看中了脂肪作為超高能燃料的巨大好處,為此進化出了獨特的脂肪細胞以及由此而來的脂肪組織,也埋下了肥胖的禍根。

  過量攝入脂肪會導致肥胖,並導致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膳食脂肪總量增加,還會增大患某些癌症的幾率。人體內脂肪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我們平常説的肥肉就是指皮下脂肪。

  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全球各個國家肥胖人群進行減肥觀念普查報告中指出,91%關心家人健康的女性急於幫助家人或者自己減掉可怕的脂肪,但在減脂的過程中,只注重減掉"皮下脂肪",而忽略"內臟脂肪"。事實上,減去內臟脂肪才是健康減肥的根本。內臟脂肪過多是身體代謝紊亂的表現,長期的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身體器官機能下降等並發癥,現代社會很多內臟脂肪多的人可能是表面上看起來體型肥胖,但也很有可能是體型偏瘦,特別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很多人都需要給自己的內臟脂肪"減減肥"。

  科研發現,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併發的關係,內臟脂肪很容易引發皮下脂肪增多,這就是很多肥胖人群通過減肥藥劑等多種形式進行減肥,最後很容易反彈的根本原因。內臟脂肪不減,只減皮下脂肪相當於治標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減肥方式。

  過度肥胖有害健康,但也不是越瘦越好,對女性尤其如此。研究發現,女嬰從誕生之日起,體內就帶有控制性別的基因。青春發育期來臨時,只有體內脂肪儲量達到一定數量時,這種基因才能把遺傳密碼傳遞給大腦,從而産生性激素,促使月經初潮和卵巢功能的形成。當體內脂肪少於17%時,月經初潮就不會形成;成年女性只有在體內脂肪含量超過22%時,才能維持正常排卵、月經、受孕以及哺乳功能。

  報道稱,身形豐滿的女性除了能保證機體健康運作外,在其他方面也更具優勢。微胖女孩更具親和力,給人穩定感,不易讓人感到壓力和侵略性,從而更能博得他人好感。在中國,體型略豐滿的人常被認為“富態福相”“心寬體胖”“敦厚穩重”,而對過瘦的人的形容則多含否定意味,如“骨瘦嶙峋”“尖嘴猴腮”等。

  除此之外,微胖的女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爛桃花”,他們的社交圈的品質會更高。因為得天獨厚的身材優勢幫他們剔除掉了一些只看外表不重內涵的人。研究還發現,較為豐滿的女性更注重自己的內在修養。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脂肪並不可怕,甚至對我們大有裨益,健身減肥需要科學理性,過猶不及。(栗衛斌 趙梓汝)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