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韓媒:事實上,中國在部分太空科技領域已超過美俄

2016年10月25日 14:39:04  來源:中國網
字號: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後,航太員景海鵬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視頻截圖)

  據《韓國日報》報道,北京時間10月19日淩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離中國預計2022年建成宇宙空間站的目標更近了一步。這展現了中國作為新興宇宙強國的威望,同時中國航空航太事業將更加快速地發展。

  中國未來或將成唯一擁有宇宙空間站國家

  17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中國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和網路媒體都對此次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

  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兩名航太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天宮中停留30天,並進行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生命科學、空間天文探測、空間環境監測、對地觀測等一系列科學實驗。

  《韓國日報》稱,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道。

  繼神舟十一號之後,中國將在2017年4月中旬發射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為了進行宇宙空間站的建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併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將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中國國家航太局計劃將於2020年完成並使用重量超過20噸的宇宙空間站。

  按照計劃,中國的宇宙空間站將經歷大約兩年的試驗期,于2022年全面投入運營。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共同運作的國際空間站(ISS)按計劃將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唯一一個擁有宇宙空間站的國家。

  中國在部分宇宙科技領域超過美俄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産衛星的國家。

  以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基礎,1992年起中國開始推進“神舟”系列的載人航太飛船發射計劃。進入2010年,中國航空航太事業不斷刷新各項紀錄。

  2011年9月,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2012年和2013年又相繼成功地完成了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交互對接。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于月球雨海西北部,中國成為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

  《韓國日報》稱,中國在宇宙科技的某些領域上展現了超過美國與俄羅斯的技術能力。9月25日,中國獨自研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落成啟用。

  另外,中國將於11月擇機發射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XPNAV-1),實測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信號,嘗試驗證脈衝星導航技術體制的可行性。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脈衝星導航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研究員稱,這一次,中國不再跟隨美歐的腳步,而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吳昊昊 王藝潔)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