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中國—東盟,攜手合作見智慧(鐘聲)

2016年09月13日 13:35:2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在與東盟國家的交往當中,中方始終將契合彼此發展需要,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放在首位

  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今年多了些不尋常——適逢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東盟共同體建成後的開局之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有關議定書的生效“元年”。

  9月11日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東博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國綠城”南寧激蕩熱潮。各國參展企業報名申請展覽面積超出規劃面積17.73%,東盟10國和區域外企業展覽面積較去年增加28.6%。多國實際參展企業2669家,國外展商合計1020家,較去年增加14.4%,其中東盟國家展位較去年增加17%,參展企業954家。7個東盟國家包館,還有區域外16個國家6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9月12日簽署的國際經濟合作項目就達50多個。有目共睹,東博會在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和經貿合作的同時,日漸成為雙方增強政治互信、促進民心相通的全方位交流平臺,並且産生激發地區經濟活力的輻射效應。

  東博會堪為觀察中國同東盟關係的一個窗口。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在這一年,中國與東盟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中方建議從2004年起,每年在南寧舉辦東博會,受到東盟國家歡迎。13年來,共有59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25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東博會。在中國1991年剛剛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時,雙方貿易額只有79.6億美元;隨著2004年首屆東博會的舉辦,雙方貿易額實現了1000億美元。而隨著東博會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雙邊貿易額于2015年達到了4720億美元,是1991年的59倍。如今,東博會早已不僅僅局限在經貿、金融等領域。在人們看來,東博會正在成為政治互信的“大舞臺”、文化交融的“金橋梁”。

  中國與東盟各國山水相依,血脈相親。25年來,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濟融合不斷加深,合作領域不斷拓展,雙方合作正在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準全方位發展。中方始終將契合彼此發展需要,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放在首位。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願景。絲路相連,友誼綿延。“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成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前一段時間,一些人炒作個別政治鬧劇以圖給中國—東盟關係製造干擾,但是,友好合作的基礎在那裏,大局不可能輕易改變。最近通過的《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於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向世界明確傳遞了雙方增進互信和信心、降低海上風險、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信號。事實上,高舉發展與合作旗幟,堅持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援,雙方的友好合作關係就不可能不向前發展。在本屆東博會開幕式上,幾位東盟國家領導人發表致辭,都體現了願與中國一起排除干擾、攜手合作的智慧和勇氣。

  “相聚到永久,風雨並肩走,共患難,我們手牽手,永遠是朋友……”東博會的主題曲唱出了人民的心聲,應和了時代的潮聲。中國同東盟關係走過了“成長期”,正邁向“成熟期”,友好合作的景象生機盎然,建設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值得共同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13日 03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