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大選之後,美國會和全球化格格不入嗎?

2016年04月27日 14:46: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場,似乎在右轉。但者不是他的政策核心,他的重點是關上美國自由貿易的大門,讓美國的跨國企業回到美國國內,為美國人提供更多飯碗。桑德斯在這方面也是如此——因而,與其説美國政治右轉,還不如説美國政治正在內向化或者保守化。

  何以如此?後危機時代美國人條件反射式的焦慮。有人説這是美國國力衰微的的表現,有人説這是美國全球戰略拉線太長的結果。更要者,也有人認為是奧巴馬時代的全球戰略轉型所致,如中東戰略回撤、反恐三心二意,在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中應對乏力等等。

  似乎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儘然。

  尤其是,奧巴馬時代的戰略,依然充滿開放精神。尤其是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簽署,12個亞太國家的高端自貿區,凸顯了美國制定自由貿易新規則的領導力。當然,TPP不排除在戰略上有制衡中國的意味,但中美也8年多的時間裏,進行了20多輪的BIT(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並且可能在今年G20(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修成正果”。

  可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經貿政策依然高擎自由貿易的大旗。只是,2016年的美國大選陷入了不正常的保守主義生態。但隨著美國大選兩黨候選人的水落石出,或者最終美國大選選出總統,美國真的會和全球化格格不入嗎?值得觀察。

  但是,美國商界精英,已經發現了美國保守主義的苗頭,開始發出警示的棒喝。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抨擊特朗普倡導的那種保護主義政治。蓋茨稱,美國是全球化“遙遙領先的最大受益者”,任何阻礙國際貿易的舉動對美國都是不利的。

  不僅如此,他還擔心英國選民6月投票決定退出歐盟的可能性,以及歐洲出現的其他閉關自守跡象。

  歐洲也好,美國也罷,都曾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引導者,當然也是獲益者。PC(個人電腦)時代,幾乎全世界都用著微軟的視窗軟體;資訊時代,全球都將使用蘋果手機和運用FACEBOOK(面簿)和TWITTER(推特);至於好萊塢大片,也是風靡全球...這些都是美國全球化的成果,也是美國軟硬實力的象徵。如果美國政治保守內向,並設計讓跨國企業從全球回撤到美國本土的政策,久之,世界上就會再有微軟和蘋果,世人也不曉得什麼好萊塢。果如此,美國如何體現出全球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又何為全球領導者?

  看似很簡單的常識謬誤,在美國現實政治中卻可能成真,這是任何一位負責任的商界精英都不能忍受的。政客的大嘴巴和官僚主義任性,必須得到棒喝。這是比爾蓋茨的慶倖,也是商界精英的集體清醒。

  當比爾蓋茨批評驢象兩黨參選人的貿易保護主義言論時,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則提醒世界各國不要自我封閉,比如修築高墻、抑制言論自由以及限制貿易和移民。顯然,扎克伯格是在批評特朗普所謂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一道高墻的離譜言論。

  美國有多開放,世界就有多自由,這是戰後美國政治家和民眾津津樂道的美國價值觀,也是美國成為所謂“民主世界領袖”的主因。特朗普或桑德斯的保守主義言論,不僅顛覆了美國基本的價值觀,也毀滅了美國在全世界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等商界精英,他們在美國市場依託自由的市場空間,將自己的知識力量變成了創富傳奇。在全球市場,他們又成為美國商業文化的象徵。

  只有他們才最了解全球化的內涵與意義。而這,是特朗普們所不能理解的,也是被美國政客忽悠的美國勞宮人員所不明白的。因為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美國才有全球影響力,才有支撐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戰略實力。特朗普的保守言論,是讓美國回縮到小國寡民狀態,這樣的美國還是高大上的美國嗎?

  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的警世通言能讓特朗普和桑德斯清醒嗎?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