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拜鬼背後的任性與狂妄

2016年04月22日 16:1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承認侵略歷史、反省歷史罪責,是日本遲早都必須還清的債

  靖國神社問題,是安倍晉三政府的一塊心病,任憑國際社會抗議譴責,其虔心拜鬼的執拗與衝動始終難消。4月21日,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名為“真榊”的祭品,首相特別助理衛藤晟一前往參拜。

  供奉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徹頭徹尾的精神工具和象徵。誠如日本哲學家高橋哲哉所説,“靖國神社就是一個動員國民趨向戰爭的思想性、宗教性的裝置”。參拜靖國神社、向罪大惡極的戰犯表達敬意,是對軍國主義舊夢的執迷,其實質是為侵略歷史翻案,為戰爭罪行張目。

  2013年12月,安倍晉三不顧中國、韓國等鄰國的強烈反對,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此舉嚴重衝擊東亞地區穩定,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譴責。此後,安倍晉三多次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其幕僚一再前往參拜。不管形式如何變化,種種揚幡招魂醜劇性質是一樣的。

  人們注意到,日本媒體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安倍晉三之所以沒有親自前往靖國神社,可能是顧忌參拜將給與鄰國關係改善的勢頭“帶來障礙”。同時,七國集團伊勢志摩峰會在即,日本和美國都需要一個總體穩定的大環境。

  這種盤算看似務實、謹慎,其險惡之處恰恰在於骨子裏的任性與狂妄。在“盤算者”看來,日本擁有“道義上的權利”和“行動上的自由”挑戰人類公理正義、傷害日本侵略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至於採取何種形式,那完全是日本自己的事。

  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面對國際社會隆重紀念活動和捍衛戰後國際秩序的強音,日本領導人內心的淒惶不難想像。然而,淒惶的背後是固守和對抗,唯獨沒有絲毫反省與感悟。去年底,自民黨成立所謂“學習歷史、思考未來研究會”,公然宣稱要查證包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等近現代歷史事件的“真相”。今年3月18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新的高中教科書審定結果,多家原本持論相對公允的教科書出版社被迫修改在歷史、領土、修憲等問題上的立場。令人擔憂的是,錯誤歷史觀在日本社會大行其道,右翼思潮不斷抬頭。

  “歷史負資産早晚要還債,越往後推,包括負資産的利息在內,歷史負資産會不斷膨脹,問題就會越發嚴重。”日本歷史學家、明治大學教授山田朗這段話,既是對“歷史觀出現倒退”的安倍晉三政府的勸誡,也是向國際社會發出的警示。

  承認侵略歷史、反省歷史罪責,是日本遲早都必須還清的債,也是日本獲得亞洲鄰國信任、成為一個受尊重國家的前提。如果日本拒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在歷史問題上恣意行事,這個國家終究沒有前途可言,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也將一再遭到挑戰。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2日 03 版)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