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日本南海表演秀不必太當真

2016年04月27日 14:46: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日間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存關係。出於利益考量,日本的南海行動,只是出於內政外交需要而施展的表演秀罷了。

  近期,日本自衛隊常規水面艦艇、準航母、潛艇、P-3C巡邏機等頻頻“到南海一遊”。事實上,日本並非南海海域國家,南海幾個島嶼的爭端,與日本關係也不大。可日本緣何在南海問題上如此活躍?世界各國也都在揣測日本到底想幹啥?

  媒體上關於日本戰略意圖的分析文章很多,瀏覽各大媒體置於頭條的軍事新聞,不難發現“陰謀論”、“軍事擴張論”成為佔據主流的分析觀點——日本試圖借助插足南海,實現自衛隊真正走向遠海,為實現軍事大國化目標做鋪墊;通過積極介入南海,惡化南海緊張局勢,分化中國與東盟關係,進而實現在南海牽制中國等,成為了目前具有一定共識的觀點。毋庸置疑,這些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也都能自圓其説,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日本抓住南海諸島大做文章的核心用意並非在此。

  有些細節不容忽視,在南海不斷滋事,叫板中國的同時,2016年版日本外交白皮書,卻在強調中日關係出現明顯改善趨勢。同時,他們也在積極與中國洽談外相訪華事宜,並試圖增進雙方互信,逐步放寬對華簽證……梳理近期日本與中國相關的複雜舉動,不難發現日本的糾結心態。通過日本的不斷糾結,也就容易想到,日本南海舉動,更多是出於應對國際政治和國內經濟形勢需要的表演。

  從國際政治方面來看,日本離不開美日同盟。為了迎合美國深入推進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作為美國亞太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必須搖旗吶喊,至於其是否肯出實招,則令人相當懷疑了。

  此外,也要看到,日本經濟陷入長達近30年的滯脹,至今未能恢復。中國的GDP已經從日本的四分之一左右,上升為日本的兩倍多,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安倍經濟學”又華而不實,收效甚微,導致日本經濟鮮有起色,國際地位不斷下降。鋻於此,日本民眾中間積累了大量不滿情緒需要宣泄。安倍政府已經把2016年定位為“建設新日本、展開新挑戰”的一年。很顯然,刻意渲染、大力介入南海,能夠幫助安倍政府實現一箭雙雕的效果,在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減輕國內政治和社會壓力的同時,安撫民眾,為民眾找到一個不滿情緒釋放的出口。

  中日利益互相交織,在經濟、環境、能源、區域安全等眾多領域都有密切合作。2015年中國訪日遊客高達500萬人次,比上年上漲107%,中國遊客消費高達7.33億人民幣。可以想像,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日益加深的當今世界,中日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存關係,激烈對抗沒有勝利者,只能是兩敗俱傷。出於利益最大考量,日本南海行動,只是安倍政府出於內政外交需要,而故意施展的表演秀罷了,多數將是動口不動手的虛張聲勢,沒必要過度解讀。日本在演戲,我們做一個認真的觀眾就好了,太當真,反而會損害自身利益。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