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信用卡不能只顧“辦得熱鬧”

2012年09月13日 10:5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作為一種“先消費、後支付”的信貸工具,信用卡刺激需求、擴大消費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信用卡“存款無息、取款有費”,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食折扣、刷卡返現、免息分期付款等各種優惠活動,常常只是“看上去很美”

  自從成為“有卡一族”後,朋友小鄭出去購物時總愛刷卡,賺利息,攢積分,怎麼算仿佛自己都是贏家。可是,上個月她看中一款智慧手機,準備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時,卻被告知,要扣掉一筆不低的手續費。讓人費解的是,銀行要將分期手續費一次性扣除。即使日後提前還款,手續費仍是銀行的“囊中之物”,並不會退還。“這分明就是霸王條款啊!”小鄭最終無奈作罷。

  作為一種“先消費、後支付”的信貸工具,信用卡刺激需求、擴大消費的作用毋庸置疑。身邊的年輕朋友中,幾乎人人錢包裏都夾著幾張來自各個銀行的信用卡。刷卡方便、分期付款、積分送禮活動……小區裏、馬路旁、商場裏,信用卡辦理點工作人員熱情洋溢的解説言猶在耳。

  然而,在各銀行信用卡行銷戰之外,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食折扣、刷卡返現、免息分期付款等各種優惠活動,卻常常只是“看上去很美”。不僅如此,信用卡“存款無息、取款有費”,年費、手續費、罰息、滯納金各種費用名目眾多,消費者多是一知半解,一不小心就中了“圈套”,信用卡收費成了一筆“糊塗賬”。此外,持卡人還可能因信用卡被盜刷而損失甚重。如此,信用卡還如何撥動個人消費這根弦?

  是什麼讓本應為消費助力的信用卡“辦得熱鬧、用得煩惱”?

  問診信用卡消費陷阱之困,信用卡粗放式增長是重要癥結。這些年,各銀行大打發卡戰,海報宣傳、擺攤設點、拉關係找親朋……信用卡發卡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而普通百姓的信用消費知識、信用消費意識仍然停留在數年前的水準上。由於信用卡使用細則複雜繁瑣,普通消費者往往難解其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種“揠苗助長式”增長明顯造成一人多卡,大量信用卡被“束之高閣”,睡眠卡數量驚人。更重要的是,發卡環節缺乏監督,行銷人員在不遺餘力推銷信用卡時,一味強調其便利之處,對收費項目及有關用卡注意事項則含糊其辭,或是一語帶過。許多人消費時掉入泥潭自然也不足為奇。

  讓消費者敢於用卡、放心用卡,當務之急是要嚴把“發卡關”。銀行應以辦卡人的實際需求和知情權為出發點,增強對辦卡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規範管理,讓辦卡消費者對信用卡相關收費和規範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讓消費者樂於用卡且安全用卡,還要嚴把“服務關”。銀行應以持卡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為立足點,在信用卡的服務收費、挂失、計息、還款通知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便捷的措施,以優質的服務讓持卡消費無後顧之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面對銀行眼花繚亂的推銷宣傳,消費者也要睜大眼睛,不要因貪一時便宜而掉進圈套。

  信用消費是活躍消費市場的重要形式。在“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期許下,信用卡本應更有作為。只有銀行堅持“誠信立本、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消費者才能像宣傳裏所説的那樣“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信用消費才能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切實成為拉動內需的牽引力。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