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青報:當眾猥褻女童 旁觀者陷入沉默的螺旋?

2017年08月15日 08:4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日,作家陳嵐發佈微博稱,在南京南站候車室,一家三口和一個小姑娘在候車,小姑娘被20歲左右的男子抱坐在自己大腿上,伸手到裙子裏摸索,當眾猥褻,但一男一女沒有制止。南京警方回應,涉嫌猥褻女孩的小夥子已被找到,小姑娘不足10歲。

  一起猥褻事件,頓時讓輿論炸開了鍋。有人講,男子的不避諱、小女孩的不拒絕以及周圍乘客的不阻止,才是此事最值得討論和反思所在。這點確實不假,不管小女孩和男子是什麼關係,在眾目睽睽之下伸進女孩裙子裏都不算什麼正當行為。如果小女孩和這一家三口是親戚關係,那麼從她被猥褻卻只顧低頭玩手機的反應可以猜想,平常在家裏,女孩對這種行為也許早就麻木,以至表現出常人難以理解的“淡定”。

  但于旁觀者而言,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是,在男子作出猥褻舉動後,為什麼沒有人制止?在此之前,地鐵、公交車上類似猥褻行為並非個例,很多人都質疑為什麼旁觀者不站出來,為什麼女性不敢反抗?近日,北京警方開展地鐵“獵狼行動”,女事主拒絕配合構成了無法懲治威脅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反反覆復的事件足以證明,面對同樣的猥褻行為,每個人都可能隱忍不發。

  原因就在於,社會道德成本太高,人們對於“路見不平”的風險考慮,早已超出了“救與不救”“幫與不幫”的簡單人道主義層面,而“成本論”也使得大多數人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平日裏網上的道德和正義論者,在現實中仍然只能是“沉默的大多數”。

  這樣的現象與其説是一種常態,還不如説是一種病態。它在某種程度反映,當前的社會正朝著一個“沉默的螺旋”發展開去,即大多數人在面對不合理行為時,因為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的態度不佔優勢,所以沉默。小女孩周圍的候車人,地鐵車廂中的乘客,都出自這樣的心理。如此迴圈往復,終究會導致正義一方漸漸失語,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至於那位涉嫌當眾猥褻女童的男子,如果被查實,固然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只是,單單指責男子,類似行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仍然會發生,給那些受害者造成的陰影,恐怕一輩子都難以消除。更令人無奈的是,每每發生類似事件,受害者總是苦於沒有他人支援,只能依賴“事後算賬”。

  希望每一個人不要總做那個“沉默的大多數”,在現實當中做“英雄”,及時地站出來,真的不需要考慮太多。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