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英語四六級考試仍應再改革

2017年08月11日 11:1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李蓓嵐

  自1987年第一次大面積開考以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下簡稱“四六級考試”)已走過30個年頭。從第一次開考時的10萬人參考,到今年上半年的962萬人參考,這組數字直觀反映了四六級考試在我國的飛躍發展以及産生的巨大影響。30年的發展歷程並不算短,在“而立之年”節點,值得對這一考評體系進行復盤與再思索。

  誕生30年,四六級考試得到了學生群體的較大認可與肯定。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一考評體系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動力,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檢驗學習者英語水準的手段,更是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督促手段。此外,該考評體系還能發揮“篩子”功能,將優勝者篩選出來,同時作為衡量個人努力程度的一把尺規。較之雅思、託福等須支付較高考試費用的測試而言,學生們普遍認為四六級考試在性價比上佔有絕對優勢。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所長謝小慶的評論很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四六級考試作為一個語言測試,它的可靠性、有效性、準確性、科學性是值得肯定的。”四六級考試早已得到社會承認,目前已成為國內高校保研和一些人事部門畢業生招聘錄用的標準之一。

  但同樣要承認,運作30年,四六級考試體系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被詬病最多的莫過於“應試教學”“高分低能”及“認可度低”。就學習者而言,他們認為可以通過不斷刷題來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但如此“刷”出的成績並不能如實反映學習者真實的英語運用水準。在重考試技巧、輕能力運用的導向下,學習者只會做題、不懂變通,甚至過了四六級仍無法和外國人進行基本英語溝通,“高分低能”的窘迫現實在實際工作中更是暴露無遺。

  任何一項大規模標準化考試的發展,都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針對“應試教學”“高分低能”等問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也在進行不斷的調試、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時代與形勢之需。比如,增設四六級口語考試(CET-SET)並進一步擴大口語考試規模;2016年聽力題型作出調整,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真實的聽力能力和水準。所有的改革與創新都瞄準一個目標,那就是確保考評體系實現科學、客觀、準確、公正。

  針對社會廣泛議論的四六級考試“認可度低”的問題,需要再次明確這一考試的性質——“大學英語考試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其目的是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服務”。但正如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蔡基剛等論者的觀點,四六級考試評價制度不可能既想享受教學考試帶來的地位壟斷性和生源保障性等好處,又想享受社會考試帶來的認可度。除非改變四六級考試的考試性質,否則要想擁有既能滿足社會需要又具有高認可度的中國英語測評體系,就只能借助他者來實現。未來,四六級考試的發展路徑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忘本我,堅持創新。

   (作者:李蓓嵐)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