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每日電訊:西部招才引智,如何破解“地域歧視”

2017年07月26日 09:55: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原標題:西部招才引智,如何破解“地域歧視”

  “出去闖市場,有人一看名片上的公司地址位於西部,直接就把我擋出去了。有人還揶揄説,你這地方還能搞高科技?” 

  最近,在一次西部經濟類論壇上,一家手握核心技術和多項專利的製冷設備製造商説,他們技術實力並不比大牌企業差,但只因名片上的“企業所在地”身處西部地區讓他們處處碰壁。最終,他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並在名片上印了上海的地址和電話,市場開拓工作頓時順利了許多。

  這位企業家的一席話,道出了不少西部企業的創新之痛,也引發不少在場企業家的熱議。一些企業家表示,與以往的“地域歧視”相比,這種創新領域的歧視不針對個人,卻針對相應的創新型企業,不僅不利於西部地區吸引、留住人才,甚至可能導致“西部人才東南飛”。

  西部地區吸引人才有多難?一家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西部鑄造企業負責人説:“在上海每月拿5000元工資的人,我掏1萬他都不願到西部來。為什麼?就因為覺得西部荒涼,其實我們早就不是昔日模樣了。”記者到一些西部企業進行採訪時,一談研發投入,一提人才引進,不少高管都頭疼不已。一些企業家説,西部引才難、留住人才更難,即使如今西部地區越來越重視人才,不少人才還是不斷外流,人才的馬太效應仍在集聚。

  這種創新中的歧視固然不對,而且這種情況短期內可能不會有所改觀,但一些企業家認為,“創新歧視”折射的西部引才、留才的一些真問題,非常值得關注。

  首先是要明確對人才的定位和態度。近年來,人才、創新等詞是西部地區各級各類會議的高頻詞,一些企業家也表示,現在西部地區對人才尤為重視。但不少地區一提引才就説要引進博士、院士,而對創新型人才的定義並不清晰。據了解,各地都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但一些高科技企業引進的緊缺技工型人才,卻因為不是博士、教授,不能享受相應政策。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