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每日電訊:監管失職,助長了“雁過拔毛”

2017年07月26日 09:50: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原標題:監管失職,助長了“雁過拔毛”

  據新華社《瞭望》新聞週刊報道,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朱朝項目,從項目招投標到項目建設再到項目驗收,經過6層“拔毛”之後,項目資金落地僅三成——“拔毛率”高達68%,項目完成度不足23%。省、州、縣多個層級的幹部涉案其中。

  在這起案件中,“碩鼠”內外勾結、瘋狂造假、上下其手,導致實際投資的1071萬元中竟有677.99萬元被層層剋扣。本該嚴格規範使用的扶貧惠農資金,竟然淪為少數人覬覦套取的“唐僧肉”,最終苦了百姓,也極大地損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這起極端惡性案件暴露的深層次問題發人深省,對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不法分子之瘋狂,“拔毛”手段之惡劣,令人瞠目結舌。從披露的案情來看,從招投標、施工轉包、工程監理,再到竣工結算、投資評審和項目驗收,這個涉農項目的關鍵環節幾乎全線失守,直到審計署長沙特派辦發現違紀違法線索,湖南省紀委牽頭開展聯合調查,這其中暗箱操作、監守自盜的各種貓膩才浮出水面。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湖南省水利廳督查發現,這個項目施工中存在隨意變更地點、工作量沒完成、品質達不到要求等問題。當地對這些問題未做任何整改,但省、州、縣三級驗收組還是通過了驗收。由此可見,整個所謂驗收過程徹底變成了“走過場”“過家家”,黨紀國法則直接被粗暴踐踏了。

  應該説,對於規範涉農資金運用,我們並不缺少相關制度安排。但從基層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制度防火牆之所以屢屢被任性突破,關鍵原因在於制度剛性沒有得到嚴格落實,相關規則一再被“彈性操作”“靈活變通”。尤其一些本來負有監管之責的黨員幹部,在利益誘惑面前竟與不法分子沆瀣一氣、同流合污。

  面對深刻教訓,我們必須下猛藥治沉疴。首先,對敢於“拔毛”的黑手,必須加大懲處力度。作為“群眾身邊的腐敗”,“雁過拔毛”式腐敗直接損害百姓切身利益,各種“蠅貪”比“大老虎”更令群眾深惡痛絕。必須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保持嚴厲懲治“微腐敗”的高壓態勢。對少數頂風作案的黨員幹部,必須堅決亮劍,頂格處理。

  其次,要拓寬內外監督渠道,嚴格規範基層權力運作。從花垣縣這起案例來看,最令人痛心的是相關監管環節幾乎全線失守。我們要從中吸取慘重教訓,對監管失職的相關部門嚴厲問責,督促他們切實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真正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另外,在繼續深入完善審計、紀檢、人大等內部監督方式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創造條件暢通新聞媒體、人民群眾等社會監督渠道。

  再次,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築牢基層幹部道德防線。基層“雁過拔毛”式腐敗之所以頻發多發,與少數黨員幹部被貪慾所惑、價值觀念扭曲直接相關。因此,除了劃定制度紅線,還必須深入開展政治理論、黨紀法規、廉潔從政方面的教育,著力加強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不斷築高築牢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防線。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