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廣州日報:“科班保姆”,工匠精神注入家政服務

2017年06月06日 10:11: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科班保姆”,工匠精神注入家政服務

  330名上海首批擁有家政服務專業大專文憑的畢業生,日前在上海開放大學迎來了畢業典禮。2014年秋季,家政服務專業在開大總校以及寶山、長寧等11所分校同時開學,首屆有509名學員報讀家政服務專業,其中59.7%的學習者為一線的家政服務人員。

  “科班保姆”這個概念不是今天才出現,十多年前就有“大學生保姆”,但似乎沒走多遠,“大學生保姆”流失率較高。比起“大學生保姆”來説,上海這批“科班保姆”多為一線家政服務人員,這就等於是在職技能培訓,現實意義更大一些。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老”一“小”對家政服務的需求將呈現加速狀態。先説這“老”,第一批獨生子女到今天也有35歲到40歲了,父母開始進入老年階段,需要別人照料了。孩子對父母照顧的“缺席”,只好讓家政服務來“補位”。再説這“小”,隨著“全面二孩政策”鋪開,母嬰護理類的家政服務需求必將逐年增長。還有,人們越來越富足,貼身管家服務也開始進入中國社會。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家政行業整個市場在直線上升,並且保持每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長。

  與家政服務需求飆升相比,家政服務品質如何?去家政公司選過保姆的人都有類似體會,選一位幫忙買菜煮飯、搞搞清潔、帶帶孩子的保姆不難,要找一位照顧失能老人的就難多了,大多數保姆不願意接這種活,個別願意的又未必有技能。更別説找一位稱職的、讓人放心的管家了。這説明,時下的家政服務市場仍然處於粗放狀態,難以滿足客戶多元的、高品質的要求。偷懶“磨洋工”算是小事,保姆虐待孩子和老人的社會新聞也時有所聞,令人不放心。

  社會進入品質時代,人們對品質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家政服務不但要有規模,還要有品質,能為僱主提供標準化、專業化的優質服務。家政服務進入“質造”期時,需要注入工匠精神,精耕細作、精心出品。一位稱職的保姆,要恪守這一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有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有保潔、烹飪、家庭插花、孕産婦照護、養老照護等專業技能,還要有社會學、心理學、營養學等基本知識。在這些專業知識與技能中,有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可以通過日常實踐習得,有些則非通過專業培訓不可,譬如新生兒看護、失能老人照顧。因此,家政服務人才培養亟需外部機構介入——政府、企業、個人合力,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學費減免、資金補貼、畢業證與資格證互認等),吸引更多保姆參加職業培養,獲得必要的職業技能。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