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網信事業新成就】以民為心以網為徑 讓網路生態更清朗

2017年04月19日 10:31:00  來源:中國江西網
字號: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技術、網上輿論、網路安全等多個緯度進行了頂層設計,勾勒出了中國網信大戰略的整體輪廓。一年來,中國網信事業按照網際網路藍圖的謀篇佈局,一方面從軟體上走好網路群眾路線,深入到網民中傾聽民意,匯聚輿論最大公約數,依法加強網路空間管理,合理運用網路新技術,在唱響網路主旋律的同時,有理有節展開輿論硝煙戰,步步打通網路輿情“最先一公里”的腸梗阻,逐步培養著全民網際網路思維。另一方面從硬體上推動網際網路事業發展,加強基層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用,深入基礎技術、通用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技術研發,解決網際網路“最後一公里”的應用難題,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

  用網利民為本。網際網路已然滲透到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生活也因網際網路而更加豐富多彩。在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的同時,中國網信事業近年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出發點,以讓老百姓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獲得感為落腳點,發揮網際網路優勢,順應百姓期待和需求,在“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政務”“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就業”“網際網路+扶貧”等領域做出了有益嘗試,讓網際網路切實成為惠民、利民、便民的優先載體,初步實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治網擲地有聲。作為一把雙刃劍,網際網路在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同時,在前行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此消彼長的挑戰和難題,因虛假詐騙、謾罵攻擊、色情暴力等引發的網路困局和虛擬霧霾層出不窮。作為億萬網民共用的精神家園,網際網路絕非“法外之地”“輿論飛地”“法治盲區”,為依法構建良好的網路秩序,建設天朗氣清的網路生態,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正式錶決通過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法律——《網路安全法》,為網際網路帶上了法律的緊箍咒,為網路強國建設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中國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實現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作。

  護網共用共治。網路發展為人民,網路發展靠人民。誠如建設網路強國、構建網路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除了讓億萬民眾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還需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網路空間的安全治理和維護。各級政府主動向網民看齊,與網民同頻共振;網際網路企業加強內容建設,強化行業自律;社會組織發揮監督職能,勇於向網路亂象亮劍宣戰;吃瓜群眾觸網更加理性,自覺抵制網路陷阱……這一年來我們看到了各方的努力作為和攜手共進,也見證了通過群策群力和共識共為網路生態日漸清朗。

  站在4.19這個新的時間節點上,面對網路基礎設施全面覆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網路安全保障有力,清朗網路參天蓊鬱的發展小目標,我想,中國網信事業2017年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