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治“單車牛皮癬”也需用“共用思維”

2017年04月06日 09:45: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隨著共用單車數量的增多,不少車輛被無良商家盯上,成為移動廣告位。車把、車架、車號牌上都被貼上了廣告貼紙,有的甚至乾脆蓋過原有的車輛二維碼,讓掃碼人借車不成反而關注了廣告。對此,共用單車管理人員稱,有的不幹膠難以處置,清理不成反而剮壞了車。也有熱心市民對此深惡痛絕,譴責不良商家的同時也加入了清理“單車牛皮癬”的隊伍。(4月3日《北京晨報》)

  “牛皮癬”作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頑疾,近年來各地沒少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但這種亂貼小廣告的違法行為,卻始終如割春韭般綿綿不絕。共用單車遭遇“牛皮癬”,遠比貼在小區樓道、街邊電線桿上的危害與清理難度大得多:如果用鑰匙、刮刀等利器清理,很容易破壞單車表面噴漆留下刮痕;更有甚者,直接將小廣告貼在共用單車的開鎖二維碼上,萬一開鎖時誤掃這些廣告二維碼,被迫關注可能引來麻煩。城市“牛皮癬”捲土重來,説到底還是整治乏力所致。

  筆者以為,整治“單車牛皮癬”也需用“共用思維”。一是市民要“抱團”清理。現在,不少單車用戶紛紛站出來譴責張貼者,還有人在網上發起呼籲,讓大家力所能及隨手清理,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騎車環境。二是有關部門及時查處。城管部門應積極作為,發現一起立馬查處一起,對“單車牛皮癬”依法進行處罰,同時加強與各職能部門協調,實行聯合作戰,並始終保持“嚴打”態勢。比如,對涉嫌違法類的制假售假廣告,聯合公安機關查出幕後黑手,情節嚴重者追究其刑責;對違法張貼“牛皮癬”的市場主體根據情節,依法對其停業或吊銷經營資格。三是完善相關法規。由於對“牛皮癬”處罰成本低,不足以引以為戒,希望完善相關處罰規定。

  此外,一些地方啟用“呼死你”系統,即通過自動電話語音24小時不間斷地撥打小廣告上的手機號碼,讓對方無法忍受關機直至停機或成為“當機”,也取得一定“療效”;還有一些小區在指定公共區域設置廣告張貼欄,安排專人進行管理、清除和更換,把小廣告“遊擊隊”引導成“正規軍”。這些趨利避害、堵疏結合的做法,也不失為整治“單車牛皮癬”的良藥。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