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瓊瑤發長文交代後事引熱議 老人彌留家人該如何應對

2017年03月24日 09:23:00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近日,79歲的瓊瑤突發長文交代身後事:絕不搶救、一切從簡。她還在信中特別聲明,叮嚀兒子,無論她將來生什麼重病,都不要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決不能插鼻胃管,各種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讓她沒有痛苦地死去就好。對於瓊瑤處理自己的生死問題,很多人覺得這很“瓊瑤”。而在老人彌留之際,要不要搶救也引發了社會熱議。

老人:

  搶救或是放棄意見不一

  在生命的最後一程,全力搶救還是放棄治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此,筆者也隨機走訪了十位老人,有五位老人選擇沒有痛苦的離開,不需要任何急救措施,有三位老人認為應該視情況而定,有兩位老人覺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需要搶救的。

  今年73歲的唐奶奶,腿腳不便,也沒出過遠門。雖然不跟兒子住一塊兒,但也離得不遠,每天都能看到兒子、兒媳,她的兩個女兒也會定期來看老人。“從年輕的時候,我的腿腳就不利索了,沒出過遠門。但是我每天都能看到我兒子,而且女兒們也經常來看我,我已經很滿足了。萬一哪天真的要走了,我不想再給我的兒女們添什麼麻煩,我想安安靜靜沒有痛苦的走,不需要什麼急救措施。”唐奶奶説。

  家住唐奶奶隔壁的謝爺爺今年75歲,患有多年的老胃病,前幾年動過一場大手術。對於生命最後階段要不要搶救的問題,謝爺爺的觀點不同於唐奶奶。“前年,我動過一場大手術,抽血、插管、開刀,沒少受罪,所幸撿回了一條老命。我現在很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儘量能多活幾年吧。畢竟現在的醫療技術這麼先進,我還是希望能通過搶救延長自己的生命,可以多些時間看看自己的子女們。”謝爺爺説道。

  孩子:

  必要的搶救肯定要做 尊重老人意願

  筆者也走訪了老人們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態度還是很一致的,必要的搶救肯定是要做的。

  項女士今年53歲,在她40歲的時候,父親病重去世,現在想起來,項女士還是淚流滿面。“當年父親病重,突發腦溢血,加上數病併發,治愈的可能很小。儘管如此,我姐妹幾個還是開始湊錢給父親治療,治療進行到一半,還是決定放棄治療了。雖然父親全身裝滿了機器,説不了話,但是看著一直流著淚,用哀求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知道他想回家。”説到這兒,項女士淚流不止,“看著父親這麼痛苦,我們也不忍心,最後還是尊重父親的意思,放棄治療,也許回家才會讓他有歸屬感。”

  老人彌留之際,是放棄治療,選擇有尊嚴的死,還是拒絕治療,選擇安然離世,都是人們對待死亡的一種態度。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不管你如何選擇,對於病人來説,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