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直接入刑”希望能根治“食品造假情結”

2017年03月20日 09:20: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2016年,公安機關全年共破獲食品犯罪案件1.2萬起、藥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掛牌督辦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及時剷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的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黑市場,有效摧毀了一批制假售假的犯罪網路。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機關將進一步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食品造假行為直接入刑,完善打擊食品藥品犯罪司法解釋,有力發揮刑法的打擊震懾作用。同時,切實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對依法不構成犯罪、但群眾痛恨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實施行政拘留處罰,堅決處罰到人,讓違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價。(3月18日《新京報》)

  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重於泰山,然而,食品造假行為卻屢見不鮮。一個段子是這麼寫的:“我們吃的泡菜是用銅染綠的;我們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兌的;我們吃的奶酪是在壞了的牛奶裏摻入米粉或木薯粉製成的;我們吃的糖果是將糖、澱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銅和鉛染色的;我們吃的番茄醬是用蒸餾酒醋後剩下的糟粕加上綠色的核桃外殼煮出的湯汁以及各種香料、辣椒粉、甘椒和普通的鹽——或是賣不掉的爛蘑菇混合而成的;我們吃的芥末是芥菜、小麥粉、辣椒粉、海鹽、姜黃和豌豆粉混合在一起調成的;還有讓我們喝下去就覺得精神振奮、精力充沛的檸檬酸,檸檬汽水和潘趣酒(punch),它們通常是使用廉價的酒石酸臨時勾兌出來的。”雖然寫得有些誇張,但食品造假行為卻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為此擔憂,卻顯得無奈又無力。

  對於食品造假行為,有“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這部食品安全法圍繞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格的處罰和最嚴肅問責的要求,化解食品安全治理的難題,以達到確保飲食安全的目的。但事實上,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形勢嚴峻。食品造假行為屢禁不止,這與違法成本不高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至少還沒有達到傾家蕩産的地步,在國外,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會被法律處罰到傾家蕩産,會被街坊鄰居唾棄,會被行業市場拋棄。而食品造假行為直接入刑,則無疑增加了食品造假的違法行為,起到的震懾力度會更大。

  截至2016年底,上海各監管部門共登出和吊銷各類食品生産經營許可證1.4萬張;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7240起,罰沒款金額1.63億元人民幣。上海警方偵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59起,抓獲320名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當年提起公訴129人。看起來很可觀的“成績”,但與龐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可能被懲罰的只是冰山一角。  .

  不法分子有“食品造假情結”,如何破除?嚴刑峻法是一種路徑,而提高食品安全標準,提升監管水準,加大問責等等,均需要配套起來,形成嚴密的“打擊”體系,從而破解“食品造假情結”的魔咒。(作者係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